1. 首页
  2. 组词
  3. 葛组词
  4. 【葛】在中间组哪些词

【葛】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楚湘纱

    1.湘楚产的精细纺织品。

  • 2 . 大

    1.见"大?喃国"。

  • 3 . 瓜相连

    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附在别的物体上。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也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

  • 4 . 黄

    1.黄色葛布所制的头巾。

  • 5 . 黄

    1.落叶乔木。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白色或带红色,生于叶腋。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常植为绿化树和行道树。木材轻软,供制家具﹑农具等用;树皮纤维可制絮和纺纱。

  • 6 . 黄

    1.见"黄草峡"。

  • 7 . 麻

    1.糕名。古代重阳节应时食品。

  • 8 . 欧也妮·朗台

    长篇小说。法国巴尔扎克作于1833年。依靠投机倒把成为暴发户的葛朗台老头,不择手段地聚敛资财,甚至逼死妻子,断送女儿欧也妮的幸福。欧也妮不满父亲的冷酷无情,把积攒的私蓄送给所爱的表弟查理,但后来却遭到遗弃。父亲死后,她拥有庞大的家产,但精神生活却寂寞而空虚。

  • 9 . 攀附藤

    攀:抓着东西向上爬;葛:多年生草本植物;附:靠着。比喻拉拢关系,趋附权势。

  • 10 . 裘之遗

    裘:皮衣;葛:夏衣;遗:赠与。比喻根据季节不同,赠送适时的衣服。

  • 11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12 .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 13 . 三请诸

    1.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往访三次,请其佐己。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后以"三请诸葛亮"喻再三敦请或请人之难。

  • 14 . 事后诸

    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 15 . 死诸能走生仲达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 16 . 死诸吓走生仲达

    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17 . 死诸走生仲达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用死人吓唬活人。

  • 18 . 西华

    1.见"西华葛帔"。

  • 19 . 西华

    1.《南史.任昉传》:"﹝昉﹞子西华冬月葛帔练裙﹐道逢平原刘孝标﹐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计。'"因作《广绝交论》以讥其旧交。后因"西华葛帔"指人情势利﹐交道不终。

  • 20 . 小

    1.见"大?喃国"。

  • 21 . 诸

    1.一种有名的毛笔。宣州诸葛氏所制。

  • 22 . 诸

    1.即蔓菁。

  • 23 . 诸

    1.即马灯。一名孔明灯。

  • 24 . 诸

    1.见"诸葛铜鼓"。

  • 25 . 诸

    纶巾,古代的一种头巾。因诸葛亮曾经戴过,故名。

  • 26 . 诸

    1.地名。又名武侯垒。

  • 27 . 诸

    1.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民间故事对他的智慧谋略多所渲染﹐故常借指足智多谋的人物。

  • 28 . 诸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早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谋献策,遂提出联孙抗曹、重兴汉室的建议,即“隆中对”。后刘备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州、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任丞相。刘备临终前把儿子刘禅和治理蜀国的重任托付给他。封为武乡侯。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重视水利,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曾先后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后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 29 . 诸

    1.诸葛亮隐居时的草庐。 2.名胜古迹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武侯祠内﹐建筑别致﹐景色幽雅。附近尚有三顾堂﹑躬耕亭等胜迹。

  • 30 . 诸

    1.古代弓弩名。此弩便捷轻巧﹐闺妇亦能使用。

  • 31 . 诸铜鼓

    1.相传为诸葛亮创制的铜鼓。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