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鸡组词
  4. 【鸡】在中间组哪些词

【鸡】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百问题

    中国古代著名算题。原载《张邱建算经》卷下第三十八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如设鸡翁数为x,鸡母数为y,鸡雏数为z,就可得一次不定方程组:x+y+z=100,5x+3y+13z=100。原书虽列出全部三组正整数答案:(4,18,78)、(8,11,81)、(12,4,84),但对解法根据没有详述。后世很多人研究此题,并各自得出解法,称为“百鸡术”。

  • 2 . 抱

    1.孵小鸡的老母鸡。

  • 3 . 抱养竹

    唐朝新昌县令夏侯彪之一到任就叫里正代他抱小鸡养竹子,自己坐收渔利。比喻官吏坐地盘剥,不择手段。

  • 4 . 宝

    在陕西省西部,陇海、宝成两铁路在此相交。1949年设市。人口5029万(1995年)。为渭河平原西部粮、棉和陕西、甘肃、四川三省边境物资重要集散地之一。是陕西省棉纺工业中心。名胜古迹有大散关、天台山、吴山、鸡峰山、北首岭遗址、石鼓遗址等。

  • 5 . 白

    1.见"白鸡之梦"。

  • 6 . 白

    1.指辛酉年。

  • 7 . 白之梦

    1.《晋书.谢安传》:"﹝安﹞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寻薨﹐时年六十六。"后用以泛指不祥之兆。

  • 8 . 碧

    1.亦作"碧鸡坊"。 2.街巷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唐诗妓薛涛曾住此。其地所种海棠特富艳。

  • 9 . 扯骂狗

    1.犹指桑骂槐。

  • 10 . 打张

    1.犹言装痴作呆。

  • 11 . 戴佩豚

    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 12 . 打骂狗

    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

  • 13 . 打

    1.量米时使斛里的米周围与斛口相平而中间洼下,以进行克扣贪污。

  • 14 . 丹白犬

    1.古俗用丹鸡白犬作盟誓和祭祀的祭品。唐段公路《北户录.鸡卵卜》崔龟图注引《风土记》曰:"越俗性率朴淳而未散……跪妻定交有礼俗﹐皆当于山间大树下封土坛﹐祭以白犬一﹐丹鸡一﹐鸡子三﹐名曰木下墅。"唐杨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境接东瓯﹐地邻南越。言其宝利则瑇瑁珠玑﹐叙其风俗则丹鸡白犬。"后以"丹鸡白犬"喻盟誓。

  • 15 . 独鹤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 16 . 斗

    1.亦作"斗鸡台"。亦作"斗鸡台"。 2.即吴公台。

  • 17 . 斗

    1.亦作"斗鸡戏"。 2.斗鸡游戏。

  • 18 . 斗

    1.内斜视的通称。

  • 19 . 斗养狗

    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同“斗鸡走狗”。

  • 20 . 斗走狗

    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 21 . 斗走马

    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

  • 22 . 斗走犬

    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同“斗鸡走狗”。

  • 23 . 范张

    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 24 . 风雨如晦,鸣不已

    晦:黑暗;已:止。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

  • 25 . 凤毛

    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 26 . 缚弄丸

    缚:捆绑;弄丸:耍弄弹丸。比喻轻而易举。

  • 27 . 缚之力

    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

  • 28 . 冠佩猳

    冠:头上戴着;猳:公猪。指古代武士的服饰和装束。

  • 29 . 割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30 . 狗盗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 ②比喻偷偷摸摸。

  • 31 . 狗盗

    比喻具有微末技能。同“狗盗鸡鸣”。

  • 32 . 骇

    1.亦作"骇鸡犀"。 2.犀角名。

  • 33 . 鹤行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同“鹤立鸡群”。

  • 34 . 鹖

    1.鹖冠。借指隐士。

  • 35 . 淮南

    淮南王的鸡和狗。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 36 . 淮王

    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 37 . 鹤处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同“鹤立鸡群”。

  • 38 . 鹤发

    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 39 . 鹤骨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 40 . 鹤困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 41 . 鹤立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 42 . 嫁,嫁狗随狗

    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 43 . 家野鹜

    晋人庾翼以家鸡喻自己的书法,以野雉喻王羲之的书法。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 44 . 家野雉

    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 45 . 金宝帐

    1.见"金鸡障"。

  • 46 . 金步帐

    1.见"金鸡障"。

  • 47 . 金独立

    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 48 . 金放赦

    金鸡:古代大赦时,立一长杆,杆头设一黄金冠首的金鸡,口衔绛幡,然后如今罪犯,击鼓,宣布赦令。指朝廷大赦。

  • 49 . 金竿

    1.古代大赦时竖立的设有金鸡的高杆。

  • 50 . 金

    1981年中国电影家协会创设,每年举行一次。评委会由国内有影响的电影艺术家、评论家和技术专家组成。设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二十余个奖项。奖品为金鸡报晓塑像。

  • 51 . 金

    1.即金鸡纳树。

  • 52 . 金纳树

    1.亦作"金鸡纳树"。 2.常绿乔木﹐叶子椭圆形﹐花淡红色。树皮可以制造金鸡纳霜。产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也叫规那树。

  • 53 . 金纳霜

    1.亦作"金鸡纳霜"。 2.药名。即奎宁。是从金鸡纳树等植物的皮中提制出来的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有苦味。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 54 . 金

    1.亦作"金鸡石"。 2.石名。

  • 55 . 金消息

    金鸡:古时大赦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即竖长杆,顶立金鸡,然后集中罪犯,击鼓,宣读赦令。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 56 . 金

    1.画金鸡为饰的坐障。

  • 57 . 金

    1.即金鸡竿。

  • 58 . 揭肆赦

    1.谓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古传天鸡星动,必当有赦。因此在赦日要竖一枝七丈长的纶竿,上立四尺高的金鸡,集合百官父老和待赦的囚徒,击鼓宣读大赦令。见《新唐书.百官志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金鸡》。

  • 59 . 腊

    1.见"腊鸡"。

  • 60 . 老

    1.芡实的别名。

  • 61 . 连之势

    连鸡:用绳子拴在一起的鸡。比喻互相掣肘,步调不一致。

  • 62 . 菱角磨作

    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 63 . 镂

    1.刻画花纹的鸡蛋。亦指在鸡蛋上刻画花纹。古代的一种风俗﹐流行于六朝﹑唐代寒食节。

  • 64 . 摸偷狗

    指小偷小摸。也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 65 . 麻饮

    1.北宋开封夏日冷食名。

  • 66 . 门画

    1.在门上画鸡以避鬼祟,古时湖南﹑湖北一带的一种迷信风俗。

  • 67 . 木养到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 68 . 拿着毛当令箭

    令箭:古代军队中发布命令时用作作证的箭状物。比喻把别人随便说的话当作重要依据。

  • 69 . 宁为口,不为牛后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70 . 宁为口,无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71 . 宁为口,毋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72 . 牝晨鸣

    牝鸡:母鸡;司晨:报晓。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 73 . 牝牡鸣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 74 . 牝司晨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 75 . 牝司旦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 76 . 牝无晨

    母鸡不报晓。比喻妇女不掌朝政。

  • 77 . 牝之晨,惟家之索

    牝鸡:母鸡;索:尽。母鸡在早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败落。比喻妇女篡权乱政。

  • 78 . 齐开府

    1.《北齐书.幼主纪》:"犬于马上设褥以抱之,斗鸡亦号开府,犬马鸡鹰多食县干。"后因以"齐鸡开府"比喻滥给官爵。

  • 79 . 轻爱鹜

    鹜:鸭子。轻视鸡而爱野鸭子。比喻贵远贱近。

  • 80 . 杀扯脖

    形容心里着急、发誓、赌咒的神态。

  • 81 . 杀哧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 82 . 杀炊黍

    杀鸡作黍饭。引申为盛情款待宾客。

  • 83 . 杀儿抹脖子

    1.见"杀鸡扯脖"。

  • 84 . 杀骇猴

    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 85 . 杀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 86 . 杀抹脖

    用手在脖子上比划。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 87 . 杀取蛋

    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亦作“杀鸡取卵”。

  • 88 . 杀取卵

    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 89 . 杀为黍

    指殷勤款待宾客。

  • 90 . 杀吓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 91 . 杀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92 . 山舞镜

    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 93 . 山眏水

    比喻顾影自怜。同“山鸡照影”。

  • 94 . 山映水

    山鸡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 95 . 山照影

    山鸡爱其羽毛,常照水而舞。比喻顾影自怜。

  • 96 . 认作凤

    佛教语。指认凡庸为珍贵。

  • 97 . 软壳

    1.谓鸡蛋的壳质柔软不坚硬。常用以喻柔嫩﹑软弱的人。

  • 98 . 如嚼

    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 99 . 三寸

    1.指毛笔。

  • 100 . 山

    1.樟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有香气。春季开花,黄色。果实小球形,熟时黑色。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可提取香精。果实入药,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 101 . 鼠肚

    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 102 . 鼠腹

    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 103 . 神

    1.唐玄宗时驯鸡小儿贾昌的绰号。据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载,贾昌,长安宣阳里人。唐玄宗出游,见昌弄木鸡于云龙门道旁,遂召入为鸡坊小儿。昌入鸡群,如狎群小,壮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时,疾病之候,悉能知之。举二鸡,鸡畏而驯,使令如人。开元十四年,昌衣斗鸡服,会玄宗于温泉,当时天下号为"神鸡童"。时人为之语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 104 . 食

    1.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语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备因险拒守"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105 . 手无缚之力

    缚:捆绑。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 106 . 跳

    1.杂技的一种。

  • 107 . 随逐狗

    1.犹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 108 . 摊

    1.见"摊黄菜"。

  • 109 . 天

    1.古代饮器。又名鸡首壶。多系青瓷器。盘口有銴﹐壶嘴为鸡首形﹐故名。流行于晋唐时期。

  • 110 . 田

    1.亦作"田鸡炮"。 2.一种载于架子上的小战炮,形略似蛙,故名。所装弹药不多,而炮膛线路甚曲,故又称"最曲射炮"。

  • 111 . 偷不着,反折一把米

    1.谓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 112 . 偷不着蚀把米

    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 113 . 偷盗狗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同“偷鸡摸狗”。

  • 114 . 偷摸狗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 115 . 偷戏狗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 116 . 土瓦狗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同“土鸡瓦犬”。

  • 117 . 土瓦犬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 118 . 息

    1.北方牧草名。即羊草。

  • 119 . 闻起舞

    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 120 . 闻

    1.指闻鸡起舞的祖逖。比喻及时奋发的志士。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