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邦墓
1.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
2 . 拜墓
1.拜扫坟墓。
3 . 鞭墓
1.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
4 . 表墓
1.在死者墓前刻石,以彰其善,谓之表墓。
5 . 不着坟墓
1.谓死于外乡,不能葬入祖坟。 2.犹言游魂。
6 . 盗墓
1.亦作"盗墓"。 2.挖掘坟墓,窃取殉葬之物。
7 . 祠墓
1. 祠堂与坟墓。
8 . 赐墓
1.大臣身故,皇帝敕使建造的墓园。
9 . 坟墓
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
10 . 封墓
1.增修坟墓﹐以旌功勋。
11 . 防墓
1.防地之墓。孔子父母合葬处。 2.泛指父母之墓。
12 . 妇好墓
1.即殷墟五号墓。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为商代后期奴隶主贵族墓葬。根据其形制和铜器铭文中"妇好"和"司母辛"所占的重要地位,一般认为墓主应是甲骨文所载商王武丁诸妇之一的妇好。如考证不误,则此墓当为目前唯一能够同历史文献和甲骨文联系起来,并推定具体墓主的殷代墓葬,对历史考古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3 . 覆墓
1.旧俗谓葬后三日再往墓地察视为"覆墓"。
14 . 拱墓
1.指老悖将死。
15 . 割乳庐墓
1.谓丢下乳儿在亡亲墓旁筑庐守孝。古代认为是至孝的行为。
16 . 公墓
公共坟地(区别于一姓一家的坟地)。
17 . 故墓
1.祖先的墓地。
18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在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白云山麓。1918年为纪念1911年同盟会广州起义牺牲的七十二烈士而建的烈士陵园。正门为巨型牌坊式门楼,上刻孙中山“浩气长存”题词。陵墓方形,为花岗岩砌成。墓后纪功坊,用七十二块石砌成金字塔形坊顶,每块石上刻烈士姓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 . 祭墓
1.祭奠于墓前。
20 . 浇墓
1.至墓前祭奠。
21 . 看墓
1.省墓;祭扫祖坟。明高启有《送陈秀才归沙上看墓》诗。
22 . 垄墓
1.坟墓。
23 . 骊山墓
1.指秦始皇墓。其址在骊山之下,故称。
24 . 陵墓
1.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
25 . 鲁迅墓
在上海市鲁迅公园内。鲁迅遗体原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时迁葬于此。墓用花岗石砌筑,面积1600平方米。墓穴后有壁式墓碑,上刻毛泽东的题词:“鲁迅先生之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 . 庐墓
1.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2.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3.房舍和祖墓。
27 . 闾墓
1.指里巷和墓道的门前。古代旌表人物,常在这两处建坊题字。
28 . 马王堆汉墓
西汉前期墓葬。1972年起,在湖南长沙东郊马王堆先后发掘出三座汉墓。墓主是长沙王丞相fd54侯利苍及其家属。其中一号墓规模最大,墓中的女尸保存完好。
29 . 木椁墓
1.古代墓葬的构造形式之一。在土坑内用木材构成长方形或方形的椁室,将棺材放置其中。这种墓在商代已有,战国和西汉甚流行,汉以后则少见。
30 . 迁墓
1.迁移坟墓。
31 . 丘墓
1.坟墓。
32 . 邱墓
1.坟墓。
33 . 侨墓
1.客葬外地的坟墓。
34 . 省墓
1.祭扫坟墓。
35 . 三王墓
1.相传楚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剑成,楚王杀莫邪。莫邪子为报父仇计,自刎死,以头付客献之楚王。楚王令煮之,不烂;客请王往观之。至,客剑斩王,头堕锅中;客自杀,头亦堕锅中,"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36 . 埽墓
1.《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东归,埽除墓地耳。"颜师古注:"言待其丧至也。"后以"埽墓"为等待祸发之典。 2.于坟上培土,清除荒草,并进行祭奠。
37 . 扫墓
在碑墓前举行纪念活动,以表示对亡人的崇敬与怀念之情。集体扫墓多祭奠对民族有功的英雄、领袖、烈士,家庭或个人扫墓多祭祀已故家人或亲友。祭奠时,培土、打扫、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树、献花圈、致祷词等。在中国,有清明扫墓习俗。
38 . 上墓
1.扫墓。
39 . 生墓
1.犹生圹。
40 . 式墓
1.车至墓前﹐人立车中﹐俯身按着车轼﹐以表敬意。
41 . 誓墓
1.《晋书.王羲之传》﹕"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后因以"誓墓"称去官归隐。
42 . 图墓
1.相看墓地风水。
43 . 铁墓
1.用铁封固的坟墓。特指河南省淮阳县柳湖旁所存西周初年陈国国君陈胡公之墓。
44 . 五人墓
1.明代苏州反魏忠贤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天启七年(1627年)宦官魏忠贤派禁卫吏役至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虎丘山旁,题曰"五人之墓"。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45 . 相墓
1.旧时勘察墓地以卜吉凶。
46 . 湘妃墓
1.舜妃娥皇﹑女英之墓。在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上。此为一种传说。今存之墓为石砌,前有石柱﹑墓碑等,乃清光绪年间所立。
47 . 严母扫墓
1.汉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祭。到洛阳,适见报囚,母大惊。待腊礼毕,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馀,果败。事见《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后用为典实。
48 . 墟墓
1.丘墓;墓地。
49 . 崖墓
1.考古学用语。古代墓葬形式之一。在崖壁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
50 . 邑墓
1.乡邑的陵园。
51 . 遗墓
1.犹遗冢。
52 . 衣冠墓
1.即衣冠冢。柳亚子有《碧云寺谒孙先生衣冠墓》诗。参见"衣冠冢"。
53 . 沂南画像石墓
1.东汉末或魏晋时代的巨型多室石墓。1954年发现于山东省沂南县的北寨村。墓分前﹑中﹑后三主室,附东西侧室,计八室。用石料二百八十块砌成,其中画像石四十二块。内容为宴饮﹑百戏﹑出行﹑讲学﹑战争以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宅院建筑等。是两汉雕塑﹑绘画艺术中的珍品,也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54 . 易墓
1.芟治墓地草木。
55 . 银雀山汉墓
西汉前期墓葬。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上发掘了两座汉墓,出土有竹简、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钱币等。其中以竹简最为著名,从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
56 . 茔墓
1.墓地;坟墓。
57 . 真娘墓
1.亦作"真娘墓"。 2.在今江苏苏州市虎丘西。
58 . 谀墓
1.唐李商隐《刘叉》﹕"后以争语不能下诸公﹐因持愈(韩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韩愈为人作墓志﹐多溢美之辞。后谓为人作墓志而称誉不实为"谀墓"。
59 . 誉墓
1.在墓志中说一些揄扬过实的话。
60 . 冢墓
1.坟墓。
61 . 占墓
1.察看墓地的风水。
62 . 展墓
1.省视坟墓。
63 . 昭君墓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为王昭君之墓。墓高33米,为一座封土堆,呈青黛色,又名青冢。前有平台,台上建亭,旁有碑碣。有昭君和匈奴王骑雕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4 . 祖墓
1.祖宗坟墓。
65 . 自掘坟墓
掘:挖。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象在替自己挖掘坟墓一样。比喻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