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益组词
  4. 【益】结尾能组哪些词

【益】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暴

    1.同"暴溢"。

  • 2 . 裨

    〈书〉①益处:学习先进经验,对于改进工作,大有~。 ②使受益:植树造林是~当代、造福子孙的大事。

  • 3 . 便

    1.方便;便利。

  • 4 . 补

    帮助,增益:不无补益。

  • 5 . 伯

    1.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为嬴姓各族的祖先。相传伯益助禹治水有功,禹欲让位于益,益避居箕山之北。见《书.舜典》﹑《孟子.万章上》。 2.晋鼓吹曲名。傅玄制。见《晋书.乐志下》。词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伯益》。

  • 6 . 成

    1.成全;裨益。

  • 7 . 长

    1.促进﹐增益。

  • 8 . 窜

    1.改动和增益。

  • 9 . 充

    1.见"充溢"。

  • 10 . 大有裨

    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

  • 11 . 得

    1.得到好处﹑益处。

  • 12 . 法

    1.谓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

  • 13 . 调

    1.增调。

  • 14 . 儿童权

    由国家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儿童权利和利益。如儿童受国家保护,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禁止虐待、残害儿童,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等。

  • 15 . 弘

    1.补益;增益。

  • 16 . 肥

    1.谓使自己得益获利。

  • 17 . 附

    1.增加﹐增益。 2.附会﹐夸大其辞。

  • 18 . 公

    公共的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热心~。

  • 19 . 辅

    1.帮助,补益。

  • 20 . 傅

    1.增补。 2.因附会而增加。

  • 21 . 富

    1.谓增加财政收入。

  • 22 . 个人利

    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相对。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方面,如教育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发展个性和特长的需要等。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不同,只要不损害集体和社会利益,应受到保护。

  • 23 . 规

    1.规劝补益。

  • 24 . 广师求

    师:效法,学习;益:进步。多方面学习,以增进学识。

  • 25 . 广

    1.增添益处。 2.泛指增加。

  • 26 . 合法权

    符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利益。有公民的合法权益、法人的合法权益等。如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政治权利、民主权利、人身权利、经济权利、受教育权利等。合法权益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

  • 27 . 既得利

    指人们或集团已经获得的,法定的某种特别权益。

  • 28 . 诲

    1.犹教益。

  • 29 . 化

    1.即伯益。

  • 30 . 惠

    1.谓惠世济民。 2.谓恩情与帮助。

  • 31 . 积思广

    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 32 . 集思广

    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 33 . 集体利

    与“个人利益”相对。各个集体的共同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当这三者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的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而集体利益则服从于更高的社会利益。参见“个人利益”(191页)、“社会利益”(964页)。

  • 34 . 讲

    1.谓相与讲习研究而有所进益。

  • 35 . 进退损

    指增减变动。

  • 36 . 寖

    1.谓逐渐加重。

  • 37 . 进

    ①〈书〉指学识修养的进步。 ②指经济收入;收益:你一年有多少~?

  • 38 . 教

    受教导后得到的益处: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使我们能够得到~。

  • 39 . 浸

    1.愈益,更加。

  • 40 . 经济利

    即“物质利益”(881页)。

  • 41 . 经济效

    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反映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也叫经济效果。

  • 42 . 开卷有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 43 . 开卷有

    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开卷,打开书本阅读。后以“开卷有益”表示读书总会有所得益。

  • 44 . 匡

    1.匡正补益。

  • 45 . 开

    1.启发;增益。

  • 46 . 李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年间进士。早年曾多次在边镇充幕官。后入朝,官至礼部尚书。以写边塞诗著称。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名篇。有《李君虞诗集》。

  • 47 . 隆

    1.谓建树。

  • 48 . 利

    好处:物质~ㄧ个人~服从集体~。

  • 49 . 梁

    1.指蜀地。蜀汉有梁益等州,因以并称。

  • 50 . 没

    1.羊叫声的谐音,戏谑为无益,没有好处。唐刘玄佐尝出师经其本县,乡里姻旧多投之。玄佐不欲徇私擢居将校,又难置于卒伍,便尽署为散将判官,实处散冗。有人呈联语戏谑曰:"覆盆子落地变作赤烘,羊羔儿作声尽是没益。"玄佐览之而笑,因各改署他职。参阅唐赵璘《因话录.商下》。

  • 51 . 买菜求

    益:增加。象买菜一样希望增加一点。比喻争多赚少。

  • 52 . 岷

    1.古代泛指四川北部地区。岷,指岷(汶)山郡;益,指益州。

  • 53 . 弥

    1.更加。

  • 54 . 满招损,谦受

    1.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 55 . 满招损,谦受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 56 . 梅

    新闻出版工作者,翻译家。原名陈少卿,广东潮安(今潮州)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主编《华美周报》等。后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发言人、新华社副总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著有《梅益论广播电视》,译作《西行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 57 . 谦受

    1.谓谦虚会得到益处。

  • 58 . 日

    副词。表示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革开放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 59 . 七损八

    指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中医述人生长发育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

  • 60 . 毗

    1.辅助;助益。

  • 61 . 埤

    1.谓大大增加。 2.补益,助益。

  • 62 . 裒

    1.减少和增加。 2.见"裒多益寡"。

  • 63 . 三

    1.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借指良友。 3.指梅﹑竹﹑石。

  • 64 . 谦

    1.指谦虚。语本《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 2.犹盈虚。谦﹐不足﹔益﹐盈满。

  • 65 . 钱谦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受之,号牧斋、蒙叟、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年间进士。崇祯时官至礼部侍郎。南明弘光时任礼部尚书。后降清,任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但仍秘密参加抗清活动。家有绛云楼,藏书丰富。编有《列朝诗集》,著有《钱注杜诗》、《初学集》、《有学集》。

  • 66 . 请

    1.要求老师再讲一遍。 2.请求增加。

  • 67 . 权

    依法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 68 . 闰

    1.增多;增加。

  • 69 . 饶

    1.富裕。 2.指赢利。 3.使人受利。

  • 70 . 日增月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 71 . 日滋月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同“日益月滋”。

  • 72 . 润

    1.润饰添加。

  • 73 . 私

    1. 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

  • 74 . 社会利

    也称“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对。社会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如社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人们公共生活的福利事业,发展精神文明的条件等。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 75 . 实

    1.实际利益;真实的好处。 2.指真获好处。

  • 76 . 收

    1.获得的利益﹑好处。

  • 77 . 受

    1.得到好处;受到利益。

  • 78 . 同道相

    相:互相;益:有益。有共同志趣的人在一起,可以相互得到帮助。

  • 79 . 损

    1.增减;盈亏。 2.特指经济收支。 3.黜陟,升降。 4.兴革。 5.减少;损失。 6.削减盈溢。 7.指《易》中的《损》卦与《益》卦。 8.指《损》《益》卦之理。

  • 80 . 四

    1.指因谦让而得到的四种好处。 2.指益言﹑益事﹑益文﹑益友。

  • 81 . 所有者权

    会计中,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以及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它是企业资产取得的来源,其关系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82 . 黈

    1.增益。

  • 83 . 徒劳无

    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

  • 84 . 物质利

    也称“经济利益”。人们在生产或社会活动中所获取的基于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切身利益。是人们进行生产或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和直接目的。从范围分,有个人、集体或阶级的物质利益;从时间分,有眼前或长远的物质利益。只有保证生产者和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才能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提高生产积极性和推动生产的发展。

  • 85 . 无

    1.没有利益的事。 2.没有好处;没有裨益。

  • 86 . 校

    1.校勘增益。

  • 87 . 消费者权

    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依法享有的权益。主要有: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中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自主选择的权利,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准确的公平交易条件,以及人格、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的权利等。

  • 88 . 效

    1.效果与利益。

  • 89 . 延

    1.延长增加。 2.指延年益寿。

  • 90 . 盈

    1.见"盈溢"。

  • 91 . 一谦四

    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

  • 92 . 增

    表征放大级或传输媒体对信号放大性能的参量。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为放大倍数,取对数后的分贝数即增益。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比称为“功率增益”。电压比或电流比则为电压增益或电流增益。

  • 93 . 有损无

    损:减少,损失;益:增加,益处。只有减少,没有增加。也指只有损害,没有益处。

  • 94 . 有所

    1. 有好处,有益处。所益:所字结构表示这是一个名词性词组,益处,好处。如: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汉纪》。

  • 95 . 有害无

    有坏处没有好处。

  • 96 . 有

    1.有利益;有好处。

  • 97 . 诱

    1.诱导帮助。

  • 98 . 愈

    更加:病情愈益恶化|改革以后,他日子愈益红火了。

  • 99 . 赞

    1.帮助。

  • 100 . 助

    1. 补益;增益;好处。如:大有助益。如:助益非浅。

  • 101 . 支离

    1.《庄子》寓言人物。朱泙漫从之学屠龙。

  • 102 . 赈

    1.救助。

  • 103 . 斟酌损

    斟酌:考虑;损:减少;益:增加。仔细考虑,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 104 . 资

    1.利益。 2.增益。

  • 105 . 忠

    1.尽忠报效的益处。 2.犹忠效。

  • 106 . 滋

    1.滋生,增衍。 2.滋养补益。

  • 107 . 转

    1.谓博取自益。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