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师组词
  4. 【师】开头能组哪些词

【师】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乐师与讽诵箴言之盲人。古代宫廷所设。 2.指厨师。

  • 2 .

    1.厨子。 2.称老师的师父或父亲。 3.民间用以称道教正一派的道士。亦指男巫。

  • 3 . 公戏

    1.戏曲剧种。最早用木制面具,故亦称"木脸戏",流行于广西的河池﹑宜山﹑贵县一带。清同治年间在巫师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最初的剧目内容以驱鬼酬神为主,后来出现以神话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剧目。舞蹈丰富,原来是唱,后也有念白。又安徽﹑陕西等地的师公戏与端公戏以及贵州﹑四川等地流行的师道戏﹑师公脸壳戏﹑庆坛戏等,均属同一类型,在艺术上则各有特色,大都用汉语演唱。

  • 4 .

    1.尼姑。

  • 5 . 姑草

    1.王瓜的别名。

  • 6 .

    1.效法古代。

  • 7 .

    1.对道行出众的僧人所加的称号。

  • 8 .

    1.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

  • 9 .

    1.宗师﹑大匠,可以为人取法者。 2.效法。 3.指老师的教导。

  • 10 .

    1. 指学校教育。

  • 11 .

    1.师傅的徒弟中拜师时间在前的女徒弟。2.指父亲的女徒弟中或师傅的女儿中较自己年龄大的人。

  • 12 .

    1.军队的禁令。

  • 13 .

    1.犹师范。学习的榜样。

  • 14 .

    1.汉张鲁的称号。

  • 15 .

    1.楷模。

  • 16 .

    1.清代书院学生,每三个月由官府出题考试一次,称期考,即官课;每月由院长出题考试一次,称月考,即师课。

  • 17 .

    1.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参阅《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吕氏春秋》等书。后以为听觉超凡,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

  • 18 .

    1.娶妻吃荤的和尚。

  • 19 . 老兵疲

    师、兵:军队;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 20 . 老兵破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 21 . 老民疲

    师:军队;老:衰竭;民:民众;疲:疲乏。部队士气衰落,百姓疲惫不堪。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人民极其疲劳。

  • 22 .

    1.巫婆。

  • 23 .

    1.军吏。

  • 24 .

    1.军令。

  • 25 .

    1.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后因用以指军队。 2.指战事。 3.指众属吏。

  • 26 .

    1.《易.师》:"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后以指军队的纪律。

  • 27 .

    1.称同从一个师傅学习而拜师的时间在后的女子。2.称师傅的女儿或父亲的女弟子中年龄比自己小的人。

  • 28 .

    1.老师的门下。 2.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为仙人啸父之弟子,能使火。

  • 29 .

    1.取法;师法。

  • 30 .

    1.犹师表。

  • 31 .

    1.对教师或师傅妻子的敬称。

  • 32 .

    1.古代宫廷中掌管教导嫔妃礼仪的女官。 2.指保育孩童的女子。

  • 33 .

    1.谓对老师仰慕。

  • 34 .

    1.女巫。亦指男巫。 2.对师父妻子的称呼。即师母。

  • 35 .

    1.巫婆。

  • 36 . 婆粳

    1.无芒粳稻的俗名。

  • 37 .

    1.出师的日期。

  • 38 .

    1.复姓。春秋有师祁犂,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39 . 其意不泥其迹

    师:效法;意:意图;泥:拘泥;迹:前人留下的言论。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

  • 40 .

    1.兵士。 2.指占卜﹑星相等术士。

  • 41 .

    1.古代指教官或学官。 2.指儒者﹑经师。

  • 42 . 尚父

    1.齐太公吕望的尊称。

  • 43 .

    1.老师和学生的合称。 2.科举时代考官与考试中选者亦称师生。

  • 44 .

    1.相互师法。 2.庄严恭敬貌。 3.众多貌。 4.人名。本指北宋为宋徽宗所眷恋的名妓李师师。后因用以借指妓女。

  • 45 .

    1.周代官名。掌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以及朝仪得失之事。南北朝时北周亦曾置此官。 2.指学官或教师。 3.女师。指抚育古代贵族女子并教授其女德者。

  • 46 .

    学习的楷式、榜样:视为师式。

  • 47 .

    1.谓拜某人为师或以师礼相待。

  • 48 .

    1.为师之道。

  • 49 .

    1.《周礼》军制中师的统帅,亦为州长。 2.指一方的长官和统帅。 3.表率。 4.清代巡抚兼管军事,称大帅。对有师生名分的官吏,谀称师帅。 5.太平天国军制中师的统帅。

  • 50 .

    散文篇名。唐代韩愈作。文中论说了求师的必要性和如何择师,并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观点,对师生关系作了辩证的阐述。语言紧凑有力,论说层次分明。

  • 51 .

    1.即身塔。为僧人埋骨之所。

  • 52 .

    1.方言。对年长尼姑的尊称。

  • 53 .

    1.征伐与田猎。

  • 54 .

    1.士卒。亦借指军队。 2.犹师生。指师父和徒弟。

  • 55 .

    1.某些外国军队的编制单位,大致相当于我国的一个师。

  • 56 .

    1.宋韩侂胄因太师封平原郡王,当时趋炎附势者谀称为"师王"。

  • 57 .

    1.指太公望吕尚。

  • 58 .

    1.巫师。

  • 59 .

    1.谓众人献言,同辞以对。《书.尧典》:"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孔传:"师,众;锡,与也。"后以"师锡"指众人举荐推许。

  • 60 .

    1.宰相的尊称。

  • 61 .

    1.效法﹑仿效。

  • 62 .

    自出心意,不拘成规:师心创造|师心自用。

  • 63 . 心而不蹈迹

    师:效法;迹:前人留下的言论。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

  • 64 . 心自任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任: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 65 . 心自是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是: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 66 . 心自用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 67 .

    1.称同从一师而拜师时间比自己早的人。 2.僧人之间的相互敬称。 3.指俗人对僧人的敬称。 4.义和团成员之间的互称。 5.称师父的儿子或父亲生徒中之比自己年长者。

  • 68 .

    1.学校。 2.从师学习。

  • 69 .

    1.师傅的训诲。

  • 70 .

    1.商纣时乐师。周武王灭纣,师延投濮水自杀。参阅《韩非子.十过》﹑《史记.乐书》。 2.复姓。

  • 71 . 严道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 72 .

    1.可以师法之言。 2.老师之言。 3.众人之言。

  • 73 .

    1.师法敬仰,尊奉。

  • 74 .

    官署中的幕僚:吴举人同刑名师爷素来相好。也称为财主管帐的人:帐房师爷。

  • 75 .

    1.指师宜官。汉灵帝时人,善隶书。 2.复姓。汉有师宜官。

  • 76 .

    1.比丘尼。即女僧。

  • 77 .

    1.谓军队从事大规模劳作。

  • 78 . 逸功倍

    师:学习;逸:安闲。比喻善于学习的人,用时不多,收获很大。

  • 79 .

    1.指周太师尹氏。《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师,太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太师。"后用为三公之称。 2.各属官之长。

  • 80 .

    1.谓尊奉而重用。

  • 81 .

    1.老师和朋友。亦泛指可以请益的人。

  • 82 . 友祭酒

    1.官名。新莽时始置,为太子官属。

  • 83 .

    1.古时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2.泛指老师。 3.犹教养。

  • 84 .

    1.带钩。

  • 85 .

    可以效法的表率:为人师表|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

  • 86 .

    1.犹军队。

  • 87 .

    1.风师﹑雨伯的并称。 2.称师父之兄。 3.称师父之师兄。

  • 88 .

    1.即师船。

  • 89 . 不宿饱

    师:军队。部队得不到休息,吃不上饭。

  • 90 .

    ①老师和尊长:尊敬师长|师长教之弗为变。 ②军队中师的最高长官:任独立师师长。

  • 91 .

    1.对居师保之位或加有太师官号的执政大臣的尊称。

  • 92 .

    指学问、技艺上的教授承袭关系:学无师承|师承有来。

  • 93 . 出无名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 94 . 出有名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 95 .

    1.老师之传授;师承。

  • 96 .

    1.兵船;兵舰。

  • 97 .

    1.师法推崇。

  • 98 .

    1.犹师法。指老师的学问或技艺体系。 2.为师之道。 3.指师之地位﹑作用以及尊师之风尚。

  • 99 . 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 100 .

    1.众德。

  • 101 .

    1.与"师兄"相对,称同从一师而拜师时间晩于自己的人。唐崔峒有《润州送师弟自江夏往台州》诗。 2.称师父的儿子或父亲的徒弟中年龄小于自己的人。 3.老师和弟子。

  • 102 .

    1.谓大规模田猎。

  • 103 .

    ①老师教授的学艺方法:各守师法,后人莫敢辄改。 ②学习;仿效:德业文章皆可师法。

  • 104 .

    ①学习的典范、榜样:为民师范。 ②指师范学校:毕业于师范艺术系。

  • 105 . 范教育

    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中国实施师范教育的学校为中等师范学校(包括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初级师范学校、师范训练班和教师进修学校等)和高等师范学校(包括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和教育学院等),分别培养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师资。

  • 106 .

    1.仿效,效法。

  • 107 .

    1.老师的风度。

  • 108 .

    1.犹师友。

  • 109 .

    1.古时老师的通称。 2.对有技艺者的尊称。 3.对出家人的尊称。

  • 110 . 父娘

    1.旧称师父的妻子。 2.称女性老师。

  • 111 .

    1.老师的通称。 2.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 3.对僧道的尊称。 4.对衙门中吏役的尊称。 5.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

  • 112 .

    1.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用以指军队。 2.指军队的统帅。

  • 113 . 友渊源

    指一个人的学问的传授在可以求教请益的人上有其本源。

  • 114 .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郑玄笺:"大师,三公也……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藩屏垣干,为辅弼。"后以"师垣"指宰相的职位。

  • 115 .

    1.对老僧的尊称。

  • 116 .

    1.司马师﹑司马昭的并称。

  • 117 .

    1.谓用兵之道,利于得正。 2.指军队。

  • 118 . 直为壮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 119 .

    1.犹师旅。指军队。

  • 120 .

    1.《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后因以"师资"指教师。 2.今指能当教师的人材。 3.犹师生;师徒。 4.谓从师;效法。 5.培育;教导。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