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阿拉伯语
埃及和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等国家和地区的国语或官方语言,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语言。使用人数1亿多,有丰富悠久的文献,文字采用阿拉伯字母。为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2 . 跋语
1.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
3 . 百家语
1.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
4 . 悖语
1.违抗的言语。
5 . 暗语
1.暗示着某种意思的话或动作。 2.指经约定用以暗中交流信息的词语。
6 . 不可同年而语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同“不可同日而语”。
7 . 鄙语
1.俗语。
8 . 按语
对编辑、注释或引用的原文、词句有所评论、说明或考证的话:编辑在文章前加了一段按语。
9 . 案语
1.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写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10 . 不可同日而语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11 . 伧语
1.指鄙俚的文辞。
12 . 稗说琐语
1.指小说琐碎之言。
13 . 拗语
1.拗句。
14 . 白语
1.我国少数民族白族的语言。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的分支。
15 . 半部论语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16 . 谤语
1.犹谤言。
17 . 保安语
1.中国保安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特点为:元音和谐已不存在;词首能出现复辅音。构词附加成分较少,没有反身附加成分。保安语受汉﹑藏语的影响较大,有相当多的汉语和藏语借词。
18 . 编者按语
1. 编辑人员为所编发的消息、文章等写的提示、说明、评论之类性质的文字。
19 . 笔语
1.指文字著述。
20 . 标语
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
21 . 参语
1.三人聚话。
22 . 本语
1.原话。
23 . 弁语
1.弁言。
24 . 标准语
有一定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是全民族的交际工具,如汉语的普通话。
25 . 表语
1.犹言褒词。 2.有的语法书用来指"是"字句"是"字后面的成分,也泛指名词性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
26 . 别语
1.惜别之语。 2.其他的话语。
27 . 宾语
受动词支配,表示动作涉及的人或事物的成分。汉语中,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如在“栽培花草”中,“花草”即是宾语。
28 . 补语
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情况、结果、数量或性状的程度等的成分。如在“打扫干净”、“快得多”中,“干净”、“多”即是补语。
29 . 丑语
1.恶语,难听的话。
30 . 谗言佞语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31 . 谗语
1.谗言。
32 . 冰语
1.媒人的话。
33 . 成语
习用的言简意赅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34 . 不经之语
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35 . 不言不语
不说话,闷声不响。
36 . 查语
1.怪诞或不拘礼度的话。
37 . 常语
1.通常词语,俗话。 2.特指俗话。
38 . 才语
1.运用生僻的典故﹑词藻以显示机巧的言辞或文字。
39 . 禅语
1.禅话。
40 . 劖言劖语
1.见"劖言讪语"。
41 . 劖言讪语
1.亦作"劖言劖语"。 2.刻薄嘲讽玩笑之言。
42 . 插入语
1. 在一个句子中间插入一个成分,它不作句子的何种成分,也不和句子的何种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同时既不起连接作用,也不表示语气,这个成分称之插入语。如“这堆砂土,充其量有十辆卡车就运去了”“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做百草园”中的“充其量”和“相传”即是插入语。
43 . 谄语
1.亦作"讇语"。 2.奉承话。
44 . 长语
1.多说话。 2.长的诗篇。
45 . 谶语
1.谶言。 2.泛指预言。
46 . 沉吟不语
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47 . 村学究语
指迂腐浅陋的言辞。
48 . 传语
1.传话。
49 . 辞语
1.文辞﹔言辞。 2.指口供。
50 . 楚语
1.楚地的土语乡音。
51 . 单语
1.只语,一句话。 2.非对偶的语句,散体语句。
52 . 粹语
1.精粹的语言。
53 . 冲言冲语
1.亦作"冲言冲语"。 2.冲撞﹑冒犯人的话。
54 . 答语
1.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55 . 敕语
1.敕言,纶言。
56 . 打市语
1.说行帮使用的隐语。
57 . 侈语
1.夸饰的语言。
58 . 出言吐语
犹言谈吐。指说话。
59 . 出语
1.犹出言。
60 . 大语
1.高声说话。 2.典雅古奥的言辞。 3.大话﹐狂言。
61 . 耳语
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咬耳朵。
62 . 大众语
1.1934年上海展开语文如何接近民众的讨论﹐认为"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已与大众有隔阂﹐提出了"大众语"的口号﹐也就是说﹐要建设一种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的适合大众需要的语文。大众语论战给当时废止白话﹑恢复文言﹑提倡尊孔读经的逆流以很大打击﹐对新文学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起了推进作用。
63 . 词语
1.文辞。 2.词和短语﹔字眼。
64 . 的语
1.真话;确实的话。
65 . 短语
词组。
66 . 刺骨语
1.中肯﹑深刻之言。
67 . 刺语
1.多余的话。
68 . 粗语
1.亦作"麁语"。 2.粗朴的语言。
69 . 打诳语
1.撒谎。
70 . 大唐新语
笔记小说集。唐代刘肃作。十三卷,分匡赞、规谏、刚正、清廉等三十门。内容多道德教化,取材于历史琐闻,保存了较丰富的诗文材料及本事。
71 . 道语
1.言谈;称说。
72 . 铎语
1.演奏铎舞时的击铎之声。 2.檐铃声﹐风铃声。
73 . 低声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74 . 低语
1.低声说话。 2.指低声说的话。
75 . 导语
1.新闻术语。在一条新闻的开头﹐用几句话突出新闻的中心﹐使读者能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和背景﹐称为导语。
76 . 达斡尔语
1.我国达斡尔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相当多的汉语﹑鄂温克语和满语借词。
77 . 妲语
1.荒诞不经的言谈。
78 . 诋语
1.指诋毁性的文字。
79 . 代语
1.各方言之间的同义词。
80 . 倒语
1.谓颠倒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以加强语意。 2.古书中反其意而用的词语。
81 . 非语
1.犹蜚语﹐流言。 2.无礼的话﹔不正经的话。
82 . 德语
1. 主要在德国、奥地利及瑞士的部分地区讲的西部日耳曼语。
83 . 灯语
1.用灯光明灭的长短传递的信息。
84 . 党语
1.犹群议。
85 . 伐山语
1.指骈体文中引用的生僻典故。宋王铚《王公四六话》卷上:"四六有伐山语﹐有伐材语。伐材语者﹐如已成之柱桷﹐略加绳削而已;伐山语则搜山开荒﹐自我取之。伐材﹐谓熟事也;伐山﹐谓生事也。生事必对熟事﹐熟事必对生事。若两联皆生事﹐则伤于奥涩;若两联皆熟事﹐则无工﹐盖生事必用熟事对出也。"亦指从古籍中摘要引录的资料或文句。
86 . 谛语
1.真实无谬的话。
87 . 俄罗斯语
1.俄罗斯人的斯拉夫语;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俄罗斯人的三种斯拉夫语,笼统地包括白俄罗斯语和乌克兰语。
88 . 肤语
1.肤浅空泛的言语。
89 . 东语
1.旧时称日语。
90 . 独语
1.自言自语。
91 . 钓语
1.谓通过言语﹑发话了解情况。
92 . 掉书语
1.见"掉书袋"。
93 . 梵语
1.一般指古印度的书面语。
94 . 法语
法国和比利时、中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国语或官方语言。使用人数约9000万,文字采用拉丁字母。为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95 . 定语
名词前边的表示领属、性质、数量等等的修饰成分。名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等都可以做定语。例如‘国家机关 ’的‘国家’(领属),‘新气象 ’的‘新’(性质),‘三架飞机’的‘三架’(数量)。
96 . 讹言谎语
讹言:诈伪的话;谎语:不真实的话。指造谣说谎。
97 . 讹语
1.谣言。
98 . 反语
反话。
99 . 断语
断定的话;结论:妄下~。
100 . 对床听语
两人夜间对床共语。
101 . 对床夜语
两人夜间对床共语。
102 . 对语
1.对偶的词句。 2.交谈﹐对话。 3.对偶句中的偶句。
103 . 钝语
1.蠢话。
104 . 多言多语
指不该说而说。
105 . 发语
1.说话﹐开口。 2.犹责怪。
106 . 俄语
俄罗斯民族的语言。使用人数二亿多,9世纪起有文献,文字采用斯拉夫字母。为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107 . 恶言恶语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108 . 浮语
1.不实在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2.轻薄话。
109 . 风里言风里语
1.非正式地用话语透露出来。
110 . 疯语
1.疯话。
111 . 恶言泼语
泼:蛮横。用恶毒和蛮横的语言说话。
112 . 恶语
粗野的言语;恶毒的话:秽言~ㄧ~伤人。
113 . 翻语
1.即反切。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孙炎始为翻语》。 2.流言。
114 . 蜂语
1.谓蜂飞舞时发出的嗡嗡之声。
115 .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116 . 儿女子语
妇孺之言。比喻不识大体的言论。
117 . 儿语
1. 大人与小孩交谈时采用的小孩话。
118 . 复语
1.重复的字句。 2.指对偶的辞句。 3.复沓之语。喻指低劣的诗文。
119 . 法诫语
1.作为行为准则的格言。
120 . 番语
1.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