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开头能组哪些词
1 . 尺简
1.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长一尺二寸,或倍之,故称。 2.指极少量的简策;书籍。
2 . 尺锦
1.一尺锦缎。比喻简短而华美的文字。
3 . 尺烬
1.犹尺薪。
4 . 尺景
1.移动一尺的日影,喻极短的时间。
5 . 尺口
1.指婴儿。
6 . 尺鲤
1.长一尺的鲤鱼,言其大。语本《淮南子·俶真训》:"夫牛蹄之涔﹐无尺之鲤;块阜之山,无文之材。" 2.典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即以"尺鲤"指书信。
7 . 尺缕斗粟
粟:谷子。比喻兄弟不和或形容数量微小。
8 . 尺码
1.指尺寸的长短大小。 2.标准。
9 . 尺脉
1.中医切脉部位名。详"尺"。
10 . 尺墨
1.指法规,法制。 2.指手书。
11 . 尺木
1.古人谓龙升天时所凭依的短小树木。 2.比喻登仕的凭借。
12 . 尺蘖
1.长尺许的蘖枝。
13 . 尺刃
1.喻指微小的武力。
14 . 尺山寸水
指每一小块山水。
15 . 尺绳
1.本指工匠量长短﹑较曲直的工具,引申为约束,拘囿。
16 . 尺书
①书籍:诸子尺书,文篇具在。 ②书信:尺书凭雁往来通。 ③诏书:尺书中夜至,清晓即扬鞭。
17 . 尺疏
1.指奏章。
18 . 尺树寸泓
泓:水深。泛指地方虽小,却有花草树木、清泉流水的景区。
19 . 尺水
1.小股水流;浅水。
20 . 尺水丈波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21 . 尺素
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②书信:时传尺素,以寄相思。
22 . 尺题
1.指信函。
23 . 尺蹏
1.犹言片纸。蹏,即"蹄"(赫蹄),指小而薄的纸。 2.借指书札。
24 . 尺田寸宝
1.谓极少量的产业﹑财物。
25 . 尺铁
1.指武器。
26 . 尺头
1.绸缎衣料。 2.犹尺码。
27 . 尺图
1.小幅图画。
28 . 尺土
1.犹尺地。
29 . 尺土之封
尺:比喻数量小。极小的封地。
30 . 尺枉寻直
枉:弯曲;寻:古长度单位,1寻=8尺;直:伸。弯曲一尺而使得一寻伸直。比喻微小的让步换来较大的利益。
31 . 尺五
1.一尺五寸。极言离高处距离近。
32 . 尺五天
1.比喻离帝王极近。 2.指高空。比喻光明在前。
33 . 尺薪
1.长一尺的柴火,言其量极少。
34 . 尺雪
1.一尺厚的雪。指大雪。语本《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35 . 尺鷃
1.即斥鷃。小雀。
36 . 尺一
1.亦称"尺一牍"﹑"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 2.指书信。
37 . 尺一板
1.见"尺一"。
38 . 尺一牍
1.见"尺一"。
39 . 尺一书
1.指诏书。 2.指书信。
40 . 尺一诏
1.诏书。
41 .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42 . 尺有所短
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43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44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45 . 尺瑜寸瑕
大塊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点。
46 . 尺玉
1.直径一尺的宝玉。常用以比喻大而珍贵的东西。语本《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
47 . 尺泽
1.小池。 2.针灸穴位名。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
48 . 尺泽之鲵
尺泽:一尺见方的水面;鲵:一种小鱼。小水洼中的小鱼。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49 . 尺宅
1.指颜面。眉﹑眼﹑口﹑鼻所在处。
50 . 尺诏
1.指诏书。
51 . 尺之木必有节目
一尺长的木头也有节疤。比喻事物各有所短,不可能十全十美。
52 . 尺纸
1.信函。 2.指篇幅短小的文字。 3.小幅纸张。
53 . 尺咫
1.咫尺。喻极近的距离。
54 . 尺中
1.尺脉。
55 . 尺竹伍符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56 . 尺子
1.量具。引申为衡量事物的标准。
57 . 尺组
1.短的组绶,小官所系。 2.指带子。
58 . 尺晷
1.犹尺景。
59 . 尺郭
1.古代神话中的怪物名。
60 . 尺函
1.指信函。
61 . 尺翰
1.指信函。
62 . 尺豁头童
豁:缺口;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63 . 尺蠖
鳞翅目尺蛾科昆虫幼虫的统称。爬行时身体一屈一伸,像用手量长短,故名。身体屈起时如桥,故又称“造桥虫”。成虫身体细瘦,翅大而薄,称为“尺蛾”。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茶尺蠖、桑尺蠖、梨尺蠖等,危害茶树、桑树、果树等。
64 . 尺蠖求伸
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65 . 尺蠖之屈
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66 . 尺籍
1.书写军令﹑军功等的簿籍。 2.指军籍。
67 . 尺籍短书
1.指儒家经籍之外的书籍。
68 . 尺籍伍符
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69 . 尺颊生香
吃过美味之后,牙齿和两颊逐渐感觉到香甜的味道。比喻言辞、诗文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70 . 尺笺
1.指书信。
71 . 尺缣
1.长一尺的绢。极言其少。
72 . 尺八
1.古管乐器名。竹制,竖吹,六孔,旁一孔蒙竹膜。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仅五孔,前四后一。也称箫管﹑中管﹑竖篴。
73 . 尺板
1.古代官吏上朝或见上官时记事用的手板。参见"尺板斗食"。
74 . 尺板斗食
旧时形容小官位低禄少。
75 . 尺半
1.一尺之半,即半尺。 2.一尺半。
76 . 尺壁寸阴
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77 . 尺璧
1.直径一尺的璧玉。言其珍贵。语本《淮南子·原道训》:"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2.比喻美好的诗文。 3.比喻才能;贤才。
78 . 尺璧寸阴
阴: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价值比直径一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指时间可贵。
79 . 尺璧非宝
尺璧:直径一尺的大璧,言其珍贵。径尺之璧虽大而贵,但远不如光阴的贵重。
80 . 尺表
1.古代用以测日影的一种仪器。
81 . 尺兵寸铁
比喻微小的武力。
82 . 尺波
1.微波;尺水。亦以喻人世的短暂。
83 . 尺波电谢
波,水波。指人世短促,如波逝电闪。
84 . 尺帛
1.长一尺的帛,言其少。 2.指书信。
85 . 尺布
1.一尺布,极言其少。 2.见"尺布斗粟"。
86 . 尺布斗粟
一尺布,一斗谷子。形容数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87 . 尺步绳趋
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申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88 . 尺楮
1.信函。 2.指篇幅短小的文字。
89 . 尺椽
1.一尺长的屋椽。指极小的房屋。
90 . 尺椽片瓦
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
91 . 尺捶
1.见"尺棰"。
92 . 尺棰
1.亦作"尺捶"。 2.一尺之棰。棰,木杖。语本《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3.常以喻短少。
93 . 尺寸
1.尺和寸,指量具。 2.形容事物些许﹑细小或低微。 3.指些少或微小的事物。如土地﹑才能﹑功劳﹑距离等。 4.法规;标准。 5.分寸,指适当的限度或程度。 6.指高低﹑长短﹑大小等。 7.指尺脉和寸脉。
94 . 尺寸可取
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95 . 尺寸千里
千里远景,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所见。
96 . 尺寸之兵
尺寸:比喻短小。指很短小的兵器。
97 . 尺寸之柄
柄:权力。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
98 . 尺寸之地
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99 . 尺寸之功
尺寸:形容数量少。微末的功劳。
100 . 尺刀
1.短刀。
101 . 尺地
1.一尺之地,极言其小。
102 . 尺牍
①古代书写用的一尺长的木简: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牍。 ②书信:亲笔尺牍答之|不知道书信格式,找本尺牍看看。
103 . 尺度
尺寸;尺码:多大尺度|无字碑之高广厚,尺度一如琅邪台碑。
104 . 尺短寸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105 . 尺二
1.一尺二寸。 2.见"尺二寸牍"。
106 . 尺二寸牍
1.一尺二寸长的简牍。
107 . 尺二圭
1.即镇圭。古代天子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
108 . 尺二秀才
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盡”字的俗体“尽”字。
109 . 尺二冤家
指众多的求书画者。尺二,指卷轴高度。
110 . 尺二寃家
1.指众多的求书画者。尺二,指卷轴高度。
111 . 尺方
1.一尺见方。极言其小。
112 . 尺幅
1.指小幅的纸或绢。 2.泛称文章﹑画卷。 3.借指治理的范围。
113 . 尺幅寸缣
指小幅书画。
114 . 尺幅千里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115 . 尺骨
1. 连接肱骨和腕骨的骨头,上端呈三棱形。
116 . 尺规作图
只用直尺和圆规,按照作图公法中允许的作图步骤,进行有限次的组合的作图方法。
117 . 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不可能用尺规作图完成的作图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几何三大问题的古典难题:(1)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2)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3)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在2400年前的古希腊已提出这些问题,直至1837年,法国数学家万芝尔才首先证明“三等分角”和“倍立方”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证明π是超越数后,“化圆为方”也被证明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