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指组词
  4. 【指】开头能组哪些词

【指】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点点

    指给人点化或背后评论人。

  • 2 . 搠搠

    1.悄悄议论的样子。

  • 3 .

    1.用手指抓搔。

  • 4 . 猪骂狗

    犹指桑骂槐。亦作“指鸡骂狗”。

  • 5 .

    1.指示。

  • 6 .

    1.指示;指点。 2.指指点点,指责。

  • 7 .

    1.指甲。 2.趾甲;爪子。 3.喻痕迹。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8 .

    1.犹描摹。

  • 9 .

    1.确定。

  • 10 .

    1.犹指责。

  • 11 .

    1.亦作"指纵"。 2.发踪指示。比喻指挥谋划。语本《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汉书.萧何传》作"发纵指示"。 3.比喻指挥。

  • 12 .

    1.见"指踪"。

  • 13 .

    1.旨趣,宗旨。

  • 14 . 囷相赠

    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 15 .

    1. 辩认并指出。如:由于叛徒指认,他被敌人逮捕了。

  • 16 .

    1.指定任命。

  • 17 .

    1.犹不日。谓为期不远。

  • 18 . 日成功

    指不久即可成功。

  • 19 . 日而待

    指不久即可实现。同“指日可待”。

  • 20 . 日高升

    指很快就可升官。旧时官场预祝之词。

  • 21 . 日可待

    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 22 . 日可下

    指日:指明日期。表示不久就可以攻下。

  • 23 . 日蛮

    1.古时祈晴用的神画像。

  • 24 . 日誓心

    对着太阳发誓,表明忠诚无二。

  • 25 . 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 26 . 桑树骂槐树

    1.见"指桑骂槐"。

  • 27 . 桑说槐

    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同“指桑骂槐”。

  • 28 . 山卖岭

    比喻不着边际的空谈。

  • 29 . 山卖磨

    指着山上的石头当磨来卖。比喻事情还没有头绪就过早说出去或答应下来。也指以有名无实的手法进行欺骗。

  • 30 . 山说磨

    比喻错此说彼。

  • 31 .

    1.指点讥讽。

  • 32 .

    1.《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后以"指舍"用为人子侍亲尽孝的典故。

  • 33 .

    1.犹指定。 2.宋制,某些在选官员可以自行选定任官地点,称为"指射"。

  • 34 .

    1.陈述。

  • 35 .

    1.清代行捐纳制,士民捐资取得官员资格后,再出一笔费用,指定到自己希望的省分去候补,叫"指省"。

  • 36 .

    1.识别。 2.介绍认识。

  • 37 .

    1.指明实际情况。 2.犹实据。 3.核实。指,通"稽"。《荀子.正名》:"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荀子三》:"指应读作稽……指实亦稽实也。"一说为指明实事,见杨倞注。 4.证实。指,通"稽"。

  • 38 .

    1.犹美食。

  • 39 . 矢天日

    指着天、日发誓,表白心迹。同“指天誓日”。

  • 40 . 使

    ①支使;使唤:指使别人|以奉指使|受人指使。 ②唆使:幕后指使。

  • 41 .

    ①指给人看:指示牌|指示代词。 ②指点;指引:指示一二|予以指示。 ③指示下级、晚辈的文件、意见:长辈的指示|按上级指示办。

  • 42 .

    1.六书之一。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2.谓手指某事。 3.阐明事理,叙述事物。 4.谓军队指向某地。犹进军。

  • 43 . 事类情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 44 .

    1.以手指示。视,通"示"。 2.手指着看。语本《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 45 .

    1.合乎主旨。 2.犹指归。

  • 46 . 手点脚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 47 . 手顿脚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 48 . 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 49 . 手画脚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 50 .

    1.指名告发。

  • 51 .

    1.受命。 2.指点传授。

  • 52 .

    1.指导;传授。 2.犹指示。

  • 53 .

    1.用指尖代笔写字。为书法艺术的一种。

  • 54 . 树为姓

    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

  • 55 .

    ①见“幂 ③”(236页)。 ②统计中反映各个时期某一社会现象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指报告期数值对基期数值之比。经济工作中常用的指数有生产指数、物价指数、生活费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等。

  • 56 . 数函数

    函数y=ax(x∈r)称为指数函数。这里a>0,且a≠1。

  • 57 . 水盟松

    盟:盟誓。指着流水、松树以为盟誓。形容情谊之深。

  • 58 .

    1.犹解说。

  • 59 .

    1.指与;指点。

  • 60 .

    1.指使;嗾使。

  • 61 .

    1.指定索取。

  • 62 . 天画地

    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 63 . 天射鱼

    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比喻办事一定落空。

  • 64 . 天誓日

    誓:发誓。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 65 . 天誓心

    对天起誓,表示意志坚定或对人忠诚无欺。

  • 66 . 天说地

    指着天说着地。形容无所不谈。

  • 67 . 天为誓

    誓:发誓。指着天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 68 . 通豫南

    1. 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豫州,古地名,现在河南省黄河以南。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 69 .

    1.手指;指端。亦指脚趾。

  • 70 . 头画

    简称“指画”。中国画的一种特殊技法。用手指的指肚、指甲以及手掌的掌面蘸水墨或彩色颜料在纸或绢上作画。

  • 71 .

    1.见"指途"。

  • 72 .

    1.亦作"指涂"。 2.谓就道上路。

  • 73 .

    ①期望;希望:指望不得|指望重续旧好。 ②盼头;所期盼的:事情有指望了。

  • 74 .

    手指末节内侧表面的花纹结构。分为弓形纹、箕形纹、斗形纹三类。自胚胎第三个月形成后终身不变,各人不同,各指不同。指纹登记为现代各国普遍采用的人身同一认定手段,是刑事登记的一种。

  • 75 .

    1.战国时名家公孙龙所提出的命题。指,指事物的抽象概念;物,指具体事物。 2.指明事物。

  • 76 .

    1.指摘缺点。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有《指瑕》篇。

  • 77 . 瑕造隙

    犹言寻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点。隙,裂缝。

  • 78 .

    1.对着,向着。 2.指点的方向。

  • 79 .

    1.谓天以景象示意。

  • 80 .

    1.指点笑谑或讥笑。

  • 81 . 心恋母

    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后用为典实。

  • 82 . 巡胡

    1.古时饮宴的劝酒具。刻木为胡人状,底锐,置盘中,推之不倒,欹侧摇摆,定后,视其所指者饮酒。唐元稹有《指巡胡》诗曰:"遣闷多凭酒﹐公心只仰胡。挺身唯直指﹐无意独欺愚。"

  • 83 .

    1.犹指陈。

  • 84 . 雁为羹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85 .

    1.要旨;要义。

  • 86 . 导员

    1.担任指导工作的人员。 2.政治指导员的简称。

  • 87 .

    1.见"指导"。

  • 88 .

    1.确切指明。

  • 89 .

    1.以手指或其他物点示。 2.评说;指责。 3.指示,点拨。

  • 90 . 点江山

    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指批评国家大事。

  • 91 .

    1.确定;认定。 2.犹指着。

  • 92 . 东打西

    指着东边打西边,打得对手防不胜防。

  • 93 . 东划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 94 . 东画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 95 . 东话西

    犹言东拉西扯。指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 96 . 东说西

    ①见“指东话西”。 ②犹言指桑骂槐。

  • 97 . 冬瓜骂葫芦

    指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 98 .

    1.春秋时,郑国大臣子公逢食指动,即能尝到美味,一次,郑灵公赐食鼋肉,故意不分给子公,他一气之下,染指于鼎,尝之而出。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指动"表示将尝到美味。

  • 99 .

    1.指挥督促。

  • 100 .

    1.发指。形容愤怒之极。

  • 101 .

    1.弹奏乐器时手指动作的原则和方法。 2.中医针灸捻针之法。

  • 102 . 方画圆

    指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 103 .

    1.指点安排。 2.清制,内外官员分发,由吏部抽签而定。自捐纳行,候补官可出钱自请分发到某省某衙门,称为指分。

  • 104 .

    1.指与指间的空隙。

  • 105 .

    1.将事情托付给指定的人。

  • 106 .

    1.见"指腹为亲"。

  • 107 . 腹裁襟

    1.见"指腹割衿"。

  • 108 . 腹割衿

    指腹:指双方父母为腹中的婴儿预订婚姻;割衿:指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将衣襟裁为两幅,各执上方作为凭证。指从小订婚。

  • 109 . 腹为婚

    在怀孕时就为子女定下婚约。

  • 110 . 腹为亲

    在怀孕时就为子女定下婚约。

  • 111 .

    1.指点晓谕。

  • 112 .

    1.审讯人员指定被告按主观性审判意图招供。2.证人指出案犯特征,提供有关证据。如:指供是审判的一个重要环节。

  • 113 . 古摘今

    指摘古今。形容才气纵横,言论锋利。

  • 114 .

    1.手指目视;指点顾盼。 2.一指一瞥之间。形容时间的短暂﹑迅速。 3.犹指挥。

  • 115 . 顾之际

    指:用手指;顾:回头看。比喻时间十分短促。

  • 116 .

    1.见"指画"。

  • 117 .

    1.头发直竖,顶着帽子。比喻愤怒的样子。

  • 118 .

    1.主旨;意向。

  • 119 .

    1.犹见鬼。谓并无其事。

  • 120 .

    1.手指触物留下的痕迹。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