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孙组词
  4. 【孙】结尾能组哪些词

【孙】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哀王

    1.《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按,王孙,指王公贵人的子弟。唐杜甫有《哀王孙》诗,述安史之乱中,玄宗西逃,宗室王孙﹑妃子﹑公主或被杀戮,或流离乞食为生事。

  • 2 . 抱子弄

    弄:逗弄。意谓抱弄子孙,安享快乐。

  • 3 . 不

    1.傲慢;不恭敬。 2.没有次序。

  • 4 . 长

    1.长子的长子。后亦指排行最大的孙子。 2.复姓。汉有长孙顺。见《汉书.儒林传.赵子》。

  • 5 . 不肖子

    不肖:不象,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 6 . 曹

    1.曹操﹑孙权的并称。

  • 7 . 承

    1.嫡孙或嫡孙女。

  • 8 . 答剌

    1.蒙古语音译词。酒。

  • 9 . 慈

    1.旧时泛指孝顺的子孙。

  • 10 . 帝

    1.星名。即织女星。一称天孙。

  • 11 . 耳

    1.《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李斐曰:"耳孙﹐曾孙也。"又引晋灼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颜师古注:"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说梁孝王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后多以"耳孙"泛指远代

  • 12 . 嫡

    1.嫡长孙。

  • 13 . 从

    1.兄弟的孙子。

  • 14 . 打剌

    1.见"打剌酥"。

  • 15 . 稻

    1.刈稻后﹐其根得雨再生馀穗﹐谓之"稻孙"。

  • 16 . 断子绝

    没有儿子,也没有孙子。指没有后代。

  • 17 . 断子絶

    1.无后代﹐断绝后代。 2.詈词。

  • 18 . 樊

    1.指汉樊光与三国魏孙炎。二人均注过《尔雅》。

  • 19 . 儿

    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

  • 20 . 公子王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 21 . 古

    1.复姓。

  • 22 . 负床之

    1.指扶床而立尚未能行的小孩。

  • 23 . 宫

    1.复姓。

  • 24 . 凤子龙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 25 . 逢

    1.复姓。春秋有逢孙氏。

  • 26 . 公

    姓。

  • 27 . 公婿公

    1.泛指王亲贵戚。公壻﹐国君之壻。

  • 28 . 鬼子

    1.詈词。

  • 29 . 归

    1.女子称侄子的儿子为"归孙"。

  • 30 . 桂子兰

    对人子孙的美称。

  • 31 . 胡

    1.猴的别名。

  • 32 . 含饴弄

    饴:麦芽糖。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

  • 33 . 虎子狼

    虎和狼的子孙后代。比喻凶狠残暴之人。

  • 34 . 琥珀

    1.松脂。

  • 35 . 黄帝子

    黄帝: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黄帝轩辕氏的子孙后代。指每个中国人或所有的中国人。

  • 36 . 皇太

    1.经册立为继承皇位的皇孙。

  • 37 . 季

    1.复姓。春秋时鲁有季孙宿。

  • 38 . 黄

    1.王孙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王孙》。

  • 39 . 荒子孱

    不成材的子孙;放荡无行的后嗣。

  • 40 . 皇

    1.皇帝的孙子。 2.泛指皇帝的儿子或曾孙。

  • 41 . 鸡

    1.雏鸡。

  • 42 . 贾

    1.复姓。

  • 43 . 家

    1.对人称自己的孙子为家孙。

  • 44 . 绝子绝

    指断绝子孙。

  • 45 . 来

    1.玄孙之子,从自身算起的第六代。亦泛指远孙。《尔雅.释亲》:"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郝懿行义疏:"来之言离也,离亦远也。"

  • 46 . 理

    1.顺畅,顺通。孙,"逊"的古字。

  • 47 . 昆

    1.兄之孙。 2.远孙的统称。

  • 48 . 老子长

    养育子孙,使之长大成人。

  • 49 . 麟

    1.谓颖异的子孙。

  • 50 . 良

    1.犹王孙。

  • 51 . 龙

    1.骏马名。 2.称帝王的后裔。 3.《魏书.王慧龙传》:"﹝王慧龙﹞幼聪慧,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焉。"后因以"龙孙"敬称他人之孙。 4.笋的别称。 5.指新竹。 6.泛指竹。 7.竹的一种。生山谷间,高不盈尺,细仅如针。 8.指小竹。 9.指红色的蜻蜓。

  • 52 . 龙子龙

    借指权贵人家的子弟。

  • 53 . 弥

    1.耳孙,远孙。

  • 54 . 末代

    1.后代子孙。

  • 55 . 内外

    1.孙子和外孙。

  • 56 . 木

    1.槂的别名。"槂"拆字为"木""孙"二字。

  • 57 . 门

    1.门生之子又出于座主门下,称为"门孙"。 2.门生的门生。

  • 58 . 女

    1.孙女。

  • 59 . 缪荃

    近代藏书家、校勘家。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清光绪进士。历任京师学监、翰林院编修等,并主讲南菁、钟山等书院。1906年创办江南图书馆,1910年任京师图书馆正监督。著有《艺风堂文集》、《金石目》等。

  • 60 . 谋

    1.为子孙后代打算。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 61 . 末

    1.后代子孙;末代子孙。

  • 62 . 弄

    1.逗玩孙儿。

  • 63 . 孽

    1.亦作"孽孙"。 2.庶出之孙。

  • 64 . 髯

    1.三国吴孙权的绰号。 2.宋孙莘老的诨号。

  • 65 . 七世子

    1.指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 66 . 仍

    1.从自身下数到第八世孙称仍孙。

  • 67 . 礽

    1.古称从己身下数第八世孙。

  • 68 . 蛇子蛇

    1.比喻盘曲似小蛇的松枝。

  • 69 . 神

    1.后嗣的美称。多称君主。

  • 70 . 世

    1.嫡孙。

  • 71 . 森

    1.众多孙子。

  • 72 . 叔

    1.复姓。春秋鲁有叔孙得臣。见《左传.文公元年》。

  • 73 . 甥

    1.姊妹之孙。

  • 74 . 申

    1.箭名。

  • 75 . 圣子神

    1.称皇帝的子孙。

  • 76 . 诗

    1.诗人后代。

  • 77 . 士

    1.复姓。汉代有士孙张。见《汉书.儒林传.梁丘贺》。

  • 78 . 室

    1.复姓。

  • 79 . 适长

    1.指嫡出长孙。

  • 80 . 适

    1.指嫡出之长孙。

  • 81 . 嗣

    1.谓承嗣的子孙。 2.指孙子。

  • 82 . 庶

    1.庶出之孙。嫡子之子当嫡子在世时也为庶孙。

  • 83 . 顺

    1.孝孙。

  • 84 .

    1.孙儿。多用于爱称。

  • 85 . 汤

    1.商汤之子孙。 2.泛指子孙。

  • 86 . 徒子徒

    徒弟和再传的徒弟。比喻一脉相传的人(含贬意)。

  • 87 . 外

    1.女儿的儿女。

  • 88 . 太

    1.皇帝的长孙。 2.后世帝王往往在太子死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如南朝齐武帝孙郁林王﹑明太祖孙惠帝﹐皆以父死立为皇太孙。

  • 89 . 天

    1.星名。即织女星。 2.指传说中巧于织造的仙女。 3.泰山的别名。

  • 90 . 文

    1.指周文王之孙。《书.立政》:"继自今文子文孙。"孔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后泛用为对他人之孙的美称。

  • 91 . 童

    1.幼小的孙子。

  • 92 . 王侯

    1.泛指贵族子弟。

  • 93 . 桐

    1.桐树新生的小枝。北周庾信《咏树》:"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唐周贺《赠神遘上人》诗:"草履蒲团山意存,坐看庭木长桐孙。"后以"桐孙"称美他人子孙。参见"孙枝"。 2.指琴。

  • 94 . 土行

    1.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擅地遁术。

  • 95 . 蚟

    1.蟋蟀。

  • 96 . 文子文

    指周文王的子孙。后泛用为称美帝王的子孙。

  • 97 . 五品

    1.唐制,五品官荫封至孙子。因称"五品孙"。

  • 98 . 王

    1.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2.旧时对人的尊称。 3.人名。指卓王孙。汉临邛人,家巨富。 4.人名。指汉杨王孙。 5.植物名。黄孙的别名。 6.植物名。黄芪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黄耆》。 7.猴的别称。 8.蟋蟀的别名。 9.复姓。汉代有王孙皓﹑王孙卿﹑王孙庆。

  • 99 . 闻

    1.指有声誉的子孙。

  • 100 . 乌

    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兼作国名。初期游牧于祁连、敦煌一带。后西迁今伊犁河、天山之间。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乌孙王与汉结盟。后属西域都护。南北朝时南迁葱岭。其后渐与邻族融合。明清时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

  • 101 . 系

    1.远世子孙。

  • 102 . 贤

    1.对人孙子的敬称。 2.贤惠的子孙。

  • 103 . 孝

    1.祭祖时对祖先的自称。

  • 104 . 孝子慈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 105 . 孝子顺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 106 . 孝子贤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现比喻忠实继承某种主张或旧传统思想的人

  • 107 . 玄

    1.自身以下的第五代。 2.泛指远孙。

  • 108 . 炎黄子

    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 109 . 轩

    1.黄帝轩辕氏的子孙后代。

  • 110 . 鸦

    1.雏鸦。

  • 111 . 玄玄

    1.指世系很远的后代子孙。

  • 112 . 也

    1.蒙古语,谓九。

  • 113 . 忆王

    1.词牌名。唐孙棨《北里志》谓天水光远以诗题杨莱儿室,有"萋萋芳草忆王孙"句。宋秦观《忆王孙》词,全用其句,因以为名。又名《独脚令》﹑《忆君王》﹑《豆叶黄》﹑《画蛾眉》﹑《阑干万里心》﹑《怨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亦有双调,五十四字,仄韵,见《复雅歌词》。参阅《词谱》卷二。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北曲仙吕宫又有《一半儿》,与此曲相仿,仅末句改七字为九字,"一半儿"三字重复出现。参见"一半儿"。

  • 114 . 遗

    1.指死者遗留下的孙儿。 2.泛指后裔﹑后代。 3.谓遗福子孙。

  • 115 . 羊

    1.羊胜与公孙诡的并称。汉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杰,齐人羊胜﹑公孙诡往归之。梁孝王与胜诡谋,阴使人刺杀爰盎。汉景帝疑梁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事见《汉书.梁孝王刘武传》。后因以"羊孙"作为策划阴谋者的代称。

  • 116 . 燕啄皇

    指汉代赵飞燕姊妹阴谋毒害皇孙的典故。后指后妃谋害皇子。

  • 117 . 裔

    1.远代子孙。

  • 118 . 胤

    1.谓子孙。

  • 119 . 饴含抱

    含着饴糖逗小孙子。形容老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同“含饴弄孙”。

  • 120 . 贻

    1.《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孔传:"贻,遗也。言仁及后世。"后以"贻孙"指留传给子孙后代。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