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戴组词
  4. 【戴】开头能组哪些词

【戴】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头戴白发,形容人老。亦代称老人。

  • 2 . 大帽子

    比喻给人加上夸大了的罪名。

  • 3 .

    1.感戴恩德。

  • 4 .

    1.戴孝。绖,丧服麻带。

  • 5 .

    1.北方。

  • 6 . 发含齿

    长着头发和牙齿。指人。多用作退一步说,表示也还是人或如果是人。

  • 7 . 发含牙

    长着头发和牙齿。指人。

  • 8 .

    1.鸟名。即戴胜。参见"戴胜"。

  • 9 .

    1.拥戴尊奉。

  • 10 . 复古

    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浙江台州)人。长期浪游江湖,终身未仕。为江湖派诗人中较有成就的作家。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 11 .

    1.一种奇异的相貌。指头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对立。

  • 12 . 竿

    1.杂技之一种。

  • 13 . 高履厚

    戴:顶着;履:踩着。头顶天脚踩地。指人活在天地之间。

  • 14 . 高帽儿

    吹捧、恭维别人。同“戴高帽子”。

  • 15 . 高帽子

    吹捧、恭维别人。

  • 16 . 冠郎

    1.鸡的别称。

  • 17 .

    1.谓戴鹖冠。鹖好斗,古时武士皆鹖冠,以示勇猛。

  • 18 . 鸡佩豚

    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 19 . 季陶

    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名传贤。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孙中山秘书,协助孙组织中华革命党。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25年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书,歪曲孙中山的革命学说,散布反共、反对工农运动的言论,形成“戴季陶主义”,并支持西山会议派的主张。长期充当蒋介石的谋士,曾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2月在广州自杀。

  • 20 .

    1.竖肩,耸肩。

  • 21 .

    1.方言。喜爱;看得起。

  • 22 .

    1.头顶上生角。

  • 23 . 角披毛

    戴:顶着;披:覆盖在肩上。指兽类或变为牲畜。

  • 24 .

    明代画家。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被征召任宫廷画师,后受谗放归。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各科,山水遒劲苍润,人物工笔、写意俱精,花鸟亦技法全面。为“浙派”创始人。

  • 25 .

    1.见"戴筐"。

  • 26 .

    1.星座名。即文昌宫。因其在斗魁之上,形似筐,故称。

  • 27 .

    1.戴斗笠。形容清贫。

  • 28 . 爱莲

    舞蹈艺术家、教育家。原籍广东新会,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女。早年在伦敦学习舞蹈。1941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创办育才学校舞蹈组。1947年创办上海乐舞学校。建国后曾任中央歌舞团团长、北京舞蹈学校校长、中国舞协副主席。舞蹈作品有《思乡曲》、《老背少》、《青春舞曲》、《苗家月》、《荷花舞》、《飞天》等。

  • 29 .

    1.见"戴山鳌"。

  • 30 . 笠乘车

    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 31 . 笠故交

    指贫贱之交。

  • 32 .

    1.《太平御览》卷九四七引《符子》:"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伏乎窟穴也。'"后因以"戴粒"指蚂蚁。

  • 33 .

    1.见"戴天履地"。 2.戴气和履气。

  • 34 . 绿帽子

    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

  • 35 .

    1.亦作"戴帽子"。 2.把帽子戴在头上。引申为于一物之上加以他物。 3.引申为在政治上或行为上给人定性。

  • 36 . 帽饧

    1.谓虽戴帽像个人,但柔软如饴糖。比喻软弱无能。

  • 37 . 帽子

    1.见"戴帽"。

  • 38 . 眉含齿

    长着眉毛和牙齿。指人。

  • 39 .

    1.谓有脸面。

  • 40 . 名世

    清代文学家。字田有、褐夫,号南山,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因所著《南山集》有反清言辞,被处死。此案牵连数百人,为清代有名的文字狱。其散文学明代唐宋派,较有特色,对后来的桐城派有一定影响。

  • 41 .

    1.犹侧目。戴,通"载"。

  • 42 .

    1.鸟名。即戴胜。

  • 43 .

    1.将盆覆戴在头上。 2.犹覆盆。喻冤屈难伸。

  • 44 . 盆望天

    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 45 . 凭经

    1.东汉光武帝曾在元旦朝贺大会上,令群臣中能说经者,于廷前辩论驳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结果,曾从京房学《易》的戴凭连连获胜,夺坐席五十余。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后用为博学出众或学人元旦集会的典故。

  • 46 . 凭席

    1.见"戴凭经"。

  • 47 .

    1.罩在太阳之上的黄气。日晕时可见。

  • 48 . 清履浊

    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 49 .

    1.道侧之丘。《尔雅.释丘》:"途出其前戴丘。"郝懿行义疏:"谓道过丘南﹐若为道负戴﹐故为戴丘。"后以"戴丘"谓受人奖掖之意。

  • 50 .

    1.崇尚仁德。

  • 51 .

    1.见"戴胜"。

  • 52 .

    1.见"戴胜"。

  • 53 .

    1.见"戴胜"。

  • 54 .

    1.敬奉太阳。 2.顶日,谓在太阳之下。

  • 55 .

    犹言普天之下。

  • 56 .

    1.负山。

  • 57 . 山鳌

    1.传说古代渤海之东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座仙山,随潮往来,漂流不定。天帝恐其流于西极,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始峙而不动。其后龙伯之国有巨人,一举钓去六鳌,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见《列子.汤问》。鳌,亦作"鳌"。

  • 58 .

    1.戴玉琢之华胜。为古神话人物西王母的服饰。 2.借指西王母。 3.亦作"戴鵀"﹑"戴任"﹑"戴纴"。鸟名。状似雀,头有冠,五色如方胜,故称。

  • 59 . 叔伦

    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官至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有《女耕田行》、《屯田词》等名篇。后人辑有《戴叔伦集》。

  • 60 . 霜履冰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 61 .

    1.拥戴悦服。说,通"悦"。

  • 62 . 炭篓子

    1.犹言戴高帽子。谓受人吹捧。炭篓子细而高,形似高帽子,故云。

  • 63 .

    1.立于天地之间。常以否定式或反诘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耻之甚。 2.谓蒙受天恩。

  • 64 . 天蹐地

    犹戴天履地。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 65 . 天履地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 66 .

    1.戴物于头。 2.犹言捧着脑袋。谓不畏强暴,不怕杀头。

  • 67 . 头而来

    戴着脑袋来的。形容无所畏惧的样子。

  • 68 . 头识脸

    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 69 . 望舒

    诗人。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余杭)人。20年代和苏汶编辑《璎珞》、《无轨电车》等杂志。抗日战争期间在香港为多家报纸编副刊。日军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1949年后在北平华北大学任职。诗歌《雨巷》为其代表作。著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 70 . 维营

    美国总统的别墅和休养地。在首都华盛顿以北的山地中。海拔4000多米。山区层林叠翠,环境幽静,有浓厚的乡村气息。十多幢平房散布在近百亩面积的丛林中,其中山杨屋等四幢木房为主要建筑。另有电影院、网球场、游泳池等娱乐设施。

  • 71 .

    1.带孝。指死者的亲属在一定时期内着孝服或缠黑纱﹑扎白带等表示哀悼。

  • 72 .

    1.顶着星星。喻早出或晩归。 2.《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后因以"戴星"为称扬吏治或能吏之典。 3.马名。 4.鱼名。 5.谷精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谷精草》。

  • 73 . 星而出

    头顶着星星出去。指天不亮就出门。形容非常辛苦。

  • 74 . 玄履黄

    犹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 75 .

    1.瞪眼仰视。中医学上的症候名。

  • 76 .

    1.中医学术语。指下焦虚寒而面赤体热﹑下虚寒而上假热的症候。

  • 77 .

    1.拥戴仰望。

  • 78 .

    1.匡济。

  • 79 .

    1.形容破晓前启行或夜行。

  • 80 . 月披星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 81 .

    1.见"戴说"。

  • 82 .

    1.喻卑贱。帻,古时民间所戴的包头巾。

  • 83 .

    清代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学问渊博,对经学、音韵学、语言学有重要贡献,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肯定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又用“理存于欲”的命题反对程朱理学,以抗议封建统治者借口“理义”、“名教”残酷杀人。著作有《孟子字义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 84 . 着斗笠亲嘴

    1.歇后语。意谓差得远,够不着。

  • 85 .

    1.明代被判了罪的官员仍留职任用,称为"戴罪"。

  • 86 . 罪立功

    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 87 . 罪图功

    戴罪:身负重责;图:谋取。指有罪之人立功,争取减免罪行。

  • 88 . 渊剑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后用为悔过自新之典。

  • 89 . 圆履方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