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织组词
  4. 【织】开头能组哪些词

【织】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白守黑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2 .

    1.织有贝壳花纹的绵。

  • 3 .

    1.织作丝织品。亦指已织成的丝织品。

  • 4 .

    1.用纱﹑线等依照织物原有的经纬交织规律把破处补好。 2.指编织补缀。

  • 5 .

    1.用织机将棉纱或丝缕织成布帛。 2.指已织成的布匹。

  • 6 . 布机

    1. 织机的俗称。

  • 7 .

    1.古代名贵的丝织物。以彩丝及金缕交织出花纹图案,汉以来一般为帝王公卿大臣所服用。一说出自西域。

  • 8 . 楚成门

    形容房屋简陋。

  • 9 . 当访婢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 10 . 发夫人

    1.古代传说,三国时吴主赵夫人曾析发以神胶续之,织为罗縠,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时人谓之"丝绝"。见晋王嘉《拾遗记.吴》。后因称赵夫人为"织发夫人",并用以赞美善于编织的妇女。

  • 11 .

    1.即织室。

  • 12 .

    1.指从事纺织劳动的妇女。 2.指织女星。

  • 13 .

    1.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亦谓用手工编织出带有花纹的编织物。

  • 14 .

    1.一种工艺美术品。将罗纹纸剪成片﹑条,织成山水﹑人物﹑花鸟等。明代即已流行,并视为珍品。嘉靖时抄没严嵩财产中即有"纸织"名目。

  • 15 .

    1.织造工具。其作用为将经线与纬线按一定规律织成布帛。《艺文类聚》卷六五有晋杨泉《织机赋》。 2.织作布帛。

  • 16 .

    1.织布与缉麻。指纺绩织纴等女工之事。

  • 17 .

    1.织绢。

  • 18 .

    1.用金丝织出图案的珍贵织物。古代多用作朝服。

  • 19 . 金洞

    在贵州省织金县东北官寨乡东街口。洞口位于山腰,高约15米,宽约20米,长达12千米,面积70多万平方米。为喀斯特高位旱溶洞,洞内满布钟乳石,千姿百态。被誉为“地下天宫”、“岩溶博物馆”。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20 .

    1.织作锦缎。 2.见"织锦回文"。 3.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参见"织锦缎"。 4.一种丝织画幅。有彩色和单色两种,为杭州﹑成都等地特产的工艺美术品。

  • 21 . 锦户

    1.古称以织锦为业的人家。

  • 22 . 锦回文

    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指情诗或书信。

  • 23 .

    1.用麻﹑草﹑丝﹑革等为材料编织鞋子。

  • 24 . 绢娘

    1.螳螂的别名。

  • 25 . 帘居士

    1.指南朝齐沈驎士。驎士少好学,家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隐居不仕,不与人物通。见《南齐书.高逸传.沈驎士》。

  • 26 .

    1.见"织络"。

  • 27 .

    1.织作布帛。

  • 28 .

    1.罗织。谓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 29 .

    1.亦作"织路"。谓奔走往来,犹如穿梭织布。 2.指操织事之宫女。

  • 30 . 绵缎

    1.我国传统工艺丝织品之一。以缎纹为地组织,以彩色丝为纬,织成有龙凤﹑花鸟﹑景物等图案的缎匹。花纹精致,色泽鲜艳,质地厚密。适于作妇女服装﹑被面﹑装饰等。

  • 31 .

    1.即织女星。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张守节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寶。"后衍化为神话人物。 2.《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汉班固《西都赋》:"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佚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

  • 32 . 女河

    1.天河。又名银河。古代神话相传织女与牛郎隔天河相对,每年七夕渡河相会,故称。

  • 33 . 女津

    1.见"织女河"。

  • 34 . 女星

    古星名。共三星,即织女一、织女二和织女三,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在银河西,与银河东牛郎星相对。织女一,即“天琴座α星”,星等003,为全天第五位亮星,呈青白色光辉。直径约400万千米,距离地球263光年。由于地轴的进动,公元14000年北极将指向织女一,织女一将成为北极星。

  • 35 .

    1.用兽毛织成的呢毡之属。

  • 36 .

    1.编蒲为席。《左传.文公二年》:"﹝臧文仲﹞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杜预注:"家人贩席,言其与民争利。"后即用作为政不仁与民争利之典故。

  • 37 .

    1.亦作"织纴"。 2.指织作布帛之事。 3.指织布帛的工人。

  • 38 .

    1.汉代宫中掌管丝帛礼服等织造之机构。织室在未央宫,分设东﹑西织,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史,属少府。成帝时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2.指织女织作处。

  • 39 .

    1.将丝织为绢帛。素,白色生绢。 2.指已织成之生绢。

  • 40 . 田信长

    日本古代武将。原为尾张国(在今爱知县)大名。在战国时代大名之间混战中崛起,1573年推翻室町幕府。建立使用火枪的强大军队,控制全国大半国土,为日本重新统一奠定基础。后被家臣所杀。

  • 41 .

    1.染丝织成花纹的丝织品。 2.旗帜上的纹样。织,通"帜"。

  • 42 .

    1.借指太阳。因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如织梭之往来,故称。乌,太阳的代称。

  • 43 .

    机织物、针织物和编织物等的总称。广义上还包括毡和非织造织物。有时专指机织物。

  • 44 .

    1.织作绸﹑布﹑呢绒等之总称。亦借指纺织工业。 2.官名。明清两代于南京﹑杭州﹑苏州各地设立专局,掌管织造各项丝织品,供皇室之用。明于三处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清沿用此制,但不用宦官,改用内务府人员,称织造。

  • 45 . 造衙门

    官署名。明清时管理织造的机构。明代于京师及各地设织染局,又在南京、苏州、杭州置提督织造太监各一人,掌丝织品织造,供皇室消费。清代沿置。

  • 46 .

    1.经纬线交织。 2.引申指组合。

  • 47 .

    1.谓经纬相交,织为布帛。组,编织。 2.用于比喻排比辞句。

  • 48 .

    1.指纺织操作。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