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陶组词
  4. 【陶】结尾能组哪些词

【陶】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白

    1.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是当时比较贵重的一种工艺品。

  • 2 . 彩

    1.带有彩绘花纹的古代陶器。凡有两种:一为烧制前绘上﹐多为新石器时代遗物;另一种是烧成后再作彩绘。通常所谓"彩陶"﹐多指前者。

  • 3 . 戴季

    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名传贤。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孙中山秘书,协助孙组织中华革命党。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25年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书,歪曲孙中山的革命学说,散布反共、反对工农运动的言论,形成“戴季陶主义”,并支持西山会议派的主张。长期充当蒋介石的谋士,曾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2月在广州自杀。

  • 4 . 复

    1.用毛羽制成的御风雪的外衣。 2.主管衣服之官。《左传.襄公三十年》:"与之田,使为君复陶,以为绛县师,而废其舆尉。"杜预注:"复陶,主衣服之官。"一说,陶,通"繇",谓免役。杨伯峻注:"下文'为绛县师'则不能兼为晋君主衣服之官。盖县师在郊,主衣官在公宫……为君复陶者,为君办理免役之事,因而为绛县师。"详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晋复陶春复陶说》。 3.即蝝。

  • 5 . 皋

    1.亦作"皐陶"。亦作"皋繇"。亦作"皋繇"。亦作"皐陶"。亦作"皐陶"。 2.传说虞舜时的司法官。 3.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 6 . 皋

    传说舜时掌刑狱的官。

  • 7 . 黑

    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器,表面漆黑光亮。

  • 8 . 洪

    1.巨匠。天生万物,如陶匠制造器物,故用以比喻天。

  • 9 . 咎

    1.见"咎繇"。

  • 10 . 钧

    1.用钧制造陶器。比喻造就。 2.指秉持国政者。

  • 11 . 解

    1.犹宽慰。

  • 12 . 乐

    形容很快乐的样子:船家生活~,赶潮撒网月儿高。

  • 13 . 乐乐

    心情十分高兴的样子。

  • 14 . 坯

    1.谓制作陶器。喻指造就,培养。

  • 15 . 匏

    1.匏制和陶制的酒器。

  • 16 . 蒲

    1.见"葡萄"。

  • 17 . 融

    1.熔化陶冶。

  • 18 . 埏

    1.和泥制作陶器。

  • 19 .

    1.和乐貌。 2.广大貌。 3.阳气极盛貌。 4.醉貌。

  • 20 . 温

    1.晋温峤﹑陶侃的并称。晋成帝时,二人以协同平息苏峻叛乱而齐名。

  • 21 . 兀兀

    1.醉酒貌。

  • 22 . 雄

    1.传说中的舜的七友之一。一说﹐五友之一。

  • 23 . 熏

    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在老师的熏陶下,同学们学习更刻苦了。

  • 24 . 宣

    1.抒发陶写。

  • 25 . 一

    1.在一窑中陶冶。比喻在同一教化之下。 2.方言。一起,一处。

  • 26 . 叶圣

    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曾任中小学教师。1921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后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曾主编《中学生》、《小说月报》等杂志及中小学语文教材。1931年参与组织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斯间在大学任教。建国后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进中央主席。著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有《叶圣陶集》。

  • 27 . 猗

    1.春秋战国时大富商陶朱公(范蠡)和猗顿的并称。后用以泛称富户。

  • 28 . 咏

    1.吟诵陶渊明的诗歌。

  • 29 . 欝

    1.忧郁貌。 2.酣畅貌;欣悦貌。

  • 30 . 釉

    1.表面带釉的陶器。1929年安阳殷墟曾掘得涂有薄层黄色釉的陶片,1953年在郑州二里岗殷代遗址曾发现敷釉陶器。

  • 31 . 郁

    1.忧思积聚貌。 2.引申为凝聚貌。 3.形容喜而未畅。 4.犹郁燠。暑气蒸郁。

  • 32 . 蒸

    1.犹熏染;熏陶。

  • 33 . 甄

    1.烧制瓦器。 2.化育;培养造就。 3.喻天地,造化。

  • 34 . 铸

    1.语本《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谓造就﹐培育。后以"铸陶"指培养人才。

  • 35 . 醉

    1.亦作"醉淘淘"。亦作"醉醄醄"。 2.醉酒快乐貌。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