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报组词
  4. 【报】开头能组哪些词

【报】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屁股

    指报纸版面上的最后的位置(含诙谐意):~文章。

  • 2 .

    旧时指代表本国政府到友邦回访。

  • 3 .

    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或请求:~上级批准。

  • 4 .

    1.判决囚犯。

  • 5 .

    指从事报刊工作的人:老~ㄧ我以~的身分前去采访。

  • 6 . 任少卿书

    散文篇名。西汉司马迁作。任安,字少卿,为作者友人,时因事在狱。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自己受宫刑后的痛苦心情,和为了写作《史记》而不惜隐忍苟活的决心。文章富于激愤之情,语气强烈感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名句常被后人传诵。

  • 7 .

    1.犹报答;报效。

  • 8 .

    1.古时农事完毕后举行谢神的祭祀。 2.泛指谢神。

  • 9 .

    把去世的消息通知死者的亲友。

  • 10 .

    1.亦作"报?"。 2.弟娶寡嫂。

  • 11 .

    编辑和出版报纸的机构。

  • 12 .

    1.佛教语。三身之一。亦称"报身佛"或"报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 13 . 身佛

    1.见"报身"。

  • 14 .

    1. 打报告送给上级审批。

  • 15 .

    向治安机关或有关部门报告丢失了财物,请求查找。

  • 16 .

    1.亦作"报嗣"。 2.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杜预注:"施,功劳也,有劳则望报过甚。"后以"报施"谓报答;赐予。 3.犹报应。

  • 17 .

    报告时间,特指广播电台向收听者或电话局向询问者报告准确的时间。

  • 18 .

    1.回信。

  • 19 .

    报告数目,多指排队时每人依次报一个数目,以查点人数。

  • 20 .

    1. 向税务部门申报并办理有关纳税手续。

  • 21 .

    1.报知,告知。

  • 22 .

    1.见"报施"。

  • 23 .

    1.每年收获后祭神,谓"报岁"。亦指收获时节。

  • 24 .

    1. 出售报刊的地方(如户外的售货摊或商业机构里的柜台)。

  • 25 .

    报单 ②。

  • 26 .

    1.犹通知单。 2.旧时向得官﹑复官﹑升官和考试得中的人家送去的喜报。

  • 27 .

    出售报纸、期刊等的像亭子的小房子。

  • 28 .

    在街头卖报的儿童。

  • 29 .

    报纸第一版、壁报、黑板报等上头标报名、期数等的部分。

  • 30 .

    1."投桃报李"的省称。

  • 31 .

    1.封建时代,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 2.泛指天子批答。

  • 32 .

    拍发和抄收电报的业务:~员。

  • 33 . 务员

    1. 娴熟电报技术的人。

  • 34 .

    报告喜庆的消息。

  • 35 . 喜不

    只报告高兴的事,不报告忧愁的事情。

  • 36 .

    1.谓上帝酬答祭享。

  • 37 .

    ①把领用款项或收支帐目开列清单,报告上级核销:车费可以凭票~。 ②把用坏作废的物件报告销帐。 ③比喻从现有的人或物中除掉(多含诙谐意):桌上的菜他一个人全给~了ㄧ我们两面夹攻,一个班的敌人很快就~了。

  • 38 .

    用声音使人知道天已经亮了:晨鸡~ㄧ远远传来~的钟声。

  • 39 .

    为报答对方的恩情而为对方尽力:~祖国。

  • 40 . 效万一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 41 .

    1.报答;答谢。

  • 42 .

    把消息通知人:通风~ㄧ你先给他报个信。

  • 43 .

    设备等损坏或发生故障,告知有关部门前来修理:住房漏水,住户可向房管部门~。

  • 44 .

    1.谓报仇雪恨。

  • 45 .

    1.旧时官吏升堂治事时,官衙鸣鼓以告众,谓"报衙"。 2.蜜蜂聚集于蜂王周围。

  • 46 .

    1.犹报应。

  • 47 .

    1.谓报祭天地祖宗。 2.回拜;回访。

  • 48 .

    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专指种恶因得恶果。

  • 49 . 应不爽

    报应:佛家语,指因果报应;爽:差失。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

  • 50 .

    1.谓神享其祭祀而加以佑助。

  • 51 .

    1.古时不待三月之殡而急葬者,须随即举行虞祭,称"报虞"。

  • 52 .

    1.报复冤仇。

  • 53 .

    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以德~。

  • 54 . 怨雪耻

    报:报复;雪:洗刷。报怨恨,洗刷耻辱。

  • 55 .

    1.批复照准;许可。

  • 56 .

    1.谓人死后不待三月之殡而急葬。古代丧礼,大殓后须停柩待葬,为时三月。

  • 57 .

    乘务员向乘客报告车、船等所到站和即将到达的前方一站的站名:提前~,方便乘客。

  • 58 .

    报纸(总称):~杂志。

  • 59 .

    把领用或经手的款项的使用经过和结果报告主管人。

  • 60 .

    1.把领用或经手的款项的使用经过和结果报告主管人。

  • 61 .

    1.长幼不分,男女淫乱。 2.添水复蒸。

  • 62 .

    1.陈报政绩。《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后遂为地方官政绩卓著之典。 2.指任地方官。

  • 63 .

    1.犹禀告,告知。

  • 64 .

    把违反法律、危害社会治安的事件报告给公安或司法机关。

  • 65 .

    1.古谓批复所言之事作罢,即言事不准。 2.科举时代考试落第,亦称报罢。

  • 66 .

    1.古时防止悔婚的措施。女家受聘礼的当日,其父兄及在场者书名于板回报男方,以作凭证。

  • 67 .

    1.见"报本反始"。

  • 68 . 本反始

    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 69 .

    向上级报告情况的表格:生产进度~。

  • 70 . 冰公事

    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 71 .

    1.旧指送报的人。

  • 72 .

    报答和补偿:你能痛改前非,就是对老人最好的~。

  • 73 .

    1.犹报答。

  • 74 .

    用公文向上级报告:~上级备案。

  • 75 .

    采取行动,打击仇敌:~雪恨。

  • 76 . 仇心切

    急于要报仇雪恨。

  • 77 . 仇雪耻

    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 78 . 仇雪恨

    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

  • 79 .

    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种花栽树,是我应尽的义务,不要~。

  • 80 .

    1.亦作"报仇"。 2.采取行动打击仇敌。

  • 81 . 雠雪恨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 82 .

    1.传递文书信息的船。

  • 83 .

    1.报告春天的到来。

  • 84 . 春花

    1.报春花科。一年生草本。冬末春初开花,花深红﹑浅红或淡紫。原产我国云南﹑贵州。现各地均有栽培﹐供观赏。

  • 85 . 春鸟

    1.鸟名。

  • 86 .

    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老师的辛勤培育。

  • 87 .

    ①运货报税的单据。 ②旧时向得官、升官、考试得中的人家送去的喜报。也叫报条。

  • 88 .

    1.判罪。

  • 89 .

    报道。

  • 90 .

    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新生今天开始~。

  • 91 .

    ①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消息。 ②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他写了一篇关于小麦丰收的~。

  • 92 .

    对受到的恩德予以报答:以德~。

  • 93 .

    1.报时。

  • 94 .

    1.旧称卖报的人。

  • 95 .

    报纸版面上的某部分:征稿启事已见~。

  • 96 .

    由于受到恩惠而予以报答:知恩~。

  • 97 . 恩寺

    1.古寺名。旧址在今苏州市。相传本为三国吴孙权母吴夫人所建之通玄寺。唐开元中改名开元寺。唐末毁于兵燹。后周显德中,吴越重建寺,移唐报恩山(支硎山)之报恩寺匾额于此,遂袭其名。寺有宝塔十一级,遭火后,南宋绍兴间重建,即现存之北寺塔。参阅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寺院》。

  • 98 . 恩珠

    1.《艺文类聚》卷八四引辛氏《三秦记》:"昆明池昔有人钓鱼,纶絶而去,遂通梦于汉武帝,求去钩。帝明日戏于池,见大鱼衔索,帝曰:'岂梦所见耶?'取而放之。间三日,池边得明珠一双,帝曰:'岂非鱼之报耶!'"后用为报恩之典,称"报恩珠"。 2.即隋珠。

  • 99 .

    1.旧指卖报的人。

  • 100 .

    1.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

  • 101 .

    设备、器物等因不能继续使用或不合格而作废:由于计算失误,这批零件全~了。

  • 102 .

    1.见"报身"。

  • 103 .

    1.通报;禀报。

  • 104 .

    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打击~ㄧ受到~ㄧ~情绪。

  • 105 .

    1.禀报;报知。

  • 106 .

    ①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你应当把事情的经过向领导~ㄧ大会主席~了开会宗旨。 ②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总结~ㄧ动员~。

  • 107 . 告期

    ①“基期”的对称。统计中计算指数、发展速度等动态指标时,与基期(年)对比以取得相对指标的计算时期(年份)。如以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字与1990年的数字对比以计算“八五”期间的发展速度时,1995年即为报告期。 ②生产经营活动或一般工作实际完成后作出总结所包括的时期。其资料可用以与前期对比,也可与计划期(如下一年度)对比。

  • 108 . 告文学

    文学体裁,散文中的一类,是通讯、速写、特写等的统称。以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为题材,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而成,具有新闻特点。

  • 109 .

    1.犹报偿,报应。

  • 110 .

    1.酬报有功者;报答功德。 2.陈述功绩。

  • 111 .

    货物、行李或船舶等进出口时,向海关申报,办理进出口手续:~单ㄧ这批货已经报过关了。

  • 112 .

    报社的俗称。

  • 113 .

    为国家效力尽忠:以身~ㄧ精忠~。

  • 114 .

    1.报仇雪恨。

  • 115 . 户口

    1. 申请户籍。

  • 116 .

    ①用无线电通讯工具传话:~员ㄧ~机。 ②用无线电通讯工具传的话:他一上午收发了二十份~。

  • 117 . 话机

    无线电通讯工具,可以用来收发电报或通话。

  • 118 .

    1.旧时农田遭灾荒,向官府陈报,以求减免赋税,谓之"报荒"。

  • 119 .

    ①卖方提出商品的售价:~单ㄧ外贸商品应统一~。 ②提出所需的价款:四家研制单位投标,中标单位的~比其他三家要低一百多万元。

  • 120 .

    报告胜利的消息。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