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闭音节
1. 以辅音结尾的音节。
2 . 八音迭奏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3 . 八音遏密
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4 . 八音盒子
1.见"八音匣"。
5 . 八音会
1.北方农村的一种业余音乐组织。其乐器有锣﹑鼓﹑钹﹑笙﹑笛﹑唢呐﹑二胡等。
6 . 八音联欢
1.清末流行于北京的一种弹唱艺术。
7 . 八音领袖
1.唐玄宗对羯鼓的称呼。
8 . 八音琴
1.见"八音匣"。
9 . 八音手枪
1.见"八音子"。
10 . 八音匣
1.西洋乐器名。形为方匣﹐内置发条﹐机动发音﹐能奏出固定的乐曲。
11 . 八音响
1.见"八音子"。
12 . 八音子
1.一种连发小手枪。亦称"八音手枪"﹑"八音响"。
13 . 标题音乐
用题目标明中心内容的器乐曲。
14 . 播音室
广播电台用来广播节目的专用工作场所。结构上需满足隔音、吸音、无回音等良好音响效果。具有高质量拾音、传音和录放音设施。
15 . 播音员
1. 电视或广播电台中播送节目的人。
16 . 表音法
1. 用书写符号或印刷符号表现某一语言的读音的方法。
17 . 表音符号
1. 表现某一语言的读音的一整套符号。
18 . 单音词
1.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如山﹑水﹑花﹑草﹑人等。
19 . 大音希声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20 . 大音稀声
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
21 . 电影音乐
专为影片创作的音乐。以影片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为创作构思的基础,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分段展示音乐结构。对影片起着概括主题、抒发感情、渲染气氛、描绘景物的作用,并加强影片的戏剧性和艺术结构的连贯性。
22 . 德音莫违
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23 . 电子音乐
指用电子计算机的技术手段编制创作出来的音乐。也指用电子乐器演奏的音乐。
24 . 调频收音机
1.接收调频广播节目的收音机。常见的调频收音机﹐按电路运用原理可分为超外差式的和超再生式的。
25 . 定音鼓
打击乐器,形状像锅,用铜制成,在开口的一面蒙皮,装有螺旋,能松紧鼓面来调整音高。主要用于交响乐队。
26 . 繁音促节
繁:杂;促:急迫,急促。繁密的音调,急促的节奏。
27 . 多音多义字
1. 含有两种以上读音和意义的字。
28 . 多音节词
1. 由三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词。
29 . 多音字
1. 有几个读音的字。
30 . 发音部位
1.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如b﹑p﹑m的发音部位都是双唇﹐f的发音部位是下唇和上齿。按发音部位﹐辅音分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翘舌音等。
31 . 发音方法
1.发语音的辅音(子音)时﹐构成阻碍和除去阻碍的方式。如b﹑p﹑m的发音部位都是双唇﹐它们的分别就在发音方法不同:b是塞音的不送气音﹐p是塞音的送气音﹐m是鼻音。按发音方法﹐辅音分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等。
32 . 发音器官
1.人类发音的结构﹐主要包括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2.脊椎动物和许多高等无脊椎动物能发出声音的器官﹐如声带﹑鸣器等。
33 . 福音书
指基督教《新约全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里面记载传说的耶稣生平事迹和教训。
34 . 福音堂
1.指基督教堂。
35 . 复音词
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如葡萄、服务、革命、共产党等。
36 . 宫庭音乐
1.皇室贵族宴享娱乐或祭祀用的音乐。
37 . 放音机
1.即扩音机。用来扩大声音的装置,用于有线广播。
38 . 高音喇叭
1. 指辐射高频声的扬声器。如:高音喇叭响个不停,吵死人了。
39 . 辅音字母
1. 表示辅音的字母。
40 . 合音字
1.合二字之音为一字者。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现代方言中亦有。如北京话"不用"为"甭"。 2.指拼音文字。
41 . 隔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符号(’),必要时放在a,o,e前头,使音节的界限清楚,如:激昂jī’áng,定额dìng’é。
42 . 古典音乐
①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或代表性的音乐,但不包括民间音乐。 ②专指西方18、19世纪之交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师法这一乐派风格而写成的音乐。 ③西方现代派音乐或爵士音乐、摇滚乐等通俗音乐的对称。
43 . 广东音乐
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的民间音乐。演奏时以高胡、扬琴等弦乐器为主,配以笛子、洞箫等。
44 . 回音壁
1.一种能将声音沿墙面传送的环形墙壁。因声波的波长比围墙半径小得多,声波以束状沿墙面连续反射前进,故靠墙轻声细语,在远处贴近墙面仍能听清。北京天坛南部的回音壁,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砖砌圆形光滑的大围墙,高6米,直径65米。
45 . 观音大士
1.观世音的别称。
46 . 观音兜
1.旧时妇女用的一种风帽。因帽子后沿披至颈后肩际,类似佛像中观音菩萨所戴的帽子式样,故称。
47 . 观音粉
1.一种白色黏土。旧时灾民常用来充饥,食后不能消化,常因而致死。
48 . 观音菊
1.植物名。即天竺花。自五月开至九月,花头细小,其色纯紫,枝叶如嫩柳,其色纯紫,枝叶如嫩柳,其干之长与人等。宋史铸《百菊集谱》有《观音菊诗》。
49 . 观音莲
1.海芋的俗称。
50 . 观音柳
1.柽柳的别称。
51 . 观音衲
1.黄袍的别称。
52 . 观音手
1.一种小贝壳。旧时浙江沿海的人将这种小贝壳用线串在一起,戴在孩子的手腕或脚踝上,认为可以避邪。
53 . 观音素
1.旧时苏州地方风俗,自农历二月初一持斋至十九日观音生日为止,称为观音素。
54 . 观音土
一种白色的黏土。也叫观音粉。
55 . 观音竹
1.竹名。形小,可供盆栽。
56 . 光音天
1.佛教语。色界诸天之一,二禅天之第三天。此天绝音声,以光为语言,故名。亦泛指二禅天。
57 . 光音王
1.镜的戏称。镜字拆散而为"光音王",故云。
58 . 国际音标
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标音符号。初稿在1888年发表,后来经过不断的修改,内容逐渐完备,各种语言常用的音都有适当的符号。形式以拉丁字母的小楷为主,加以补充。在各种音标中,是通行范围较广的一种。
59 . 汉语拼音方案
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这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60 . 汉语拼音字母
依照《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用来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拉丁字母。
61 . 京音大鼓
1.见"京韵大鼓"。
62 . 九音锣
1.即云锣。亦称九云锣。打击乐器。用十个大小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小锣,分四排编悬在一个小木架上。第一排一个,不常用,经常只用下面三排的九个,故名"九音锣"。
63 . 卡式录音机
1. 即盒式录音机。
64 . 亢音高唱
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65 . 爵士音乐
一种舞曲性质的音乐。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新奥尔良。主要来源于被贩卖到美国沦为奴隶的西非黑人的劳动歌曲和灵歌、怨曲等。最初由五至十余人不等的小乐队即兴演奏,以强烈的切分音贯串全曲。20年代起流传至美国各地。在乐器配合上,通常以小号、长号、萨克斯管、单簧管、小提琴等奏旋律,以钢琴、低音提琴、吉他、鼓等作为节奏性的伴奏乐器。
66 .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67 . 扩音机
用来扩大声音的装置,用于有线广播。
68 . 扩音器
1.亦称"扩声器"。 2.用来扩大音量的器具。亦以喻受人主使而发言的傀儡。
69 . 鸾音鹤信
比喻仙界的音信。
70 . 纶音佛语
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71 . 聆音察理
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72 . 留音机
1.见"留声机"。
73 . 录音电话
装有录音设备的电话机。用来记录通话双方的谈话内容,以备参考。在主人外出时,可在录音电话中留言并收录呼叫方的留言以便事后处理。
74 . 录音机
录制语音和音乐的装置。声波通过传声器转变为电信号,再进一步转换为磁场、机械位移或光的变化,并记录在相应录音材料上。
75 . 录音室
用以记录语音、数据或音乐的专用录音工作场所。在内装修上需强调电声效果,具有吸音、隔音、扩散和辐射等措施,以使语音清晰、音乐逼真;在装置上应采用高保真传声器、耳机、均衡、调音、放大及录放设备。
76 . 録音带
1.可以记录声音并重放的磁带。
77 . 録音机
1.把声音记录下来以便重放的机器。应用最广的是磁带录音机。 2.比喻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人。
78 . 渺无音信
指毫无消息。亦作“渺无音讯”。
79 . 渺无音讯
指毫无消息。
80 . 拼音文字
1.用符号(字母)来表示语音的文字。
81 . 拼音字母
1.拼音文字所用的字母。 2.专指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来为汉字注音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
82 . 南音三籁
散曲戏曲选集。明代凌fdeb初编。四卷,其中散曲、戏曲各二卷。选收元、明两代的南曲作品,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三等,故名。
83 . 配音演员
1. 从事配音工作的人。
84 . 轻音乐
通俗音乐的一种。采用传统的配器手法及和声规范。以轻快流畅、通俗易懂为特点。
85 . 青林音乐
1.蝉声的谑称。
86 . 清音居士
1.琴的别名。
87 . 清音幽韵
比喻文章造诣极深。
88 . 声音笑貌
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89 . 拾音器
俗称“电唱头”。将唱片上槽轨所录制的声音复原为电信号的换能器件。按工作原理分电磁式、压电式、电容式、光电式和半导体式等;按唱片声道分单声道和立体声两种。对于光盘,则采用不接触式、激光发射来检测信号。
90 . 收音机
1.无线电收音机的通称。接受无线电广播的装置。
91 . 唐音癸签
诗话集。明代胡震亨撰。三十三卷。作者编有《唐音统签》十集,按天干排列,前九集辑录唐诗,此书是第十集,辑录唐诗研究资料。书分体凡、法微、评汇、乐通、诂笺、谈丛、集录七目,涉及唐诗的诗体、格律、评论、注释等方面,资料丰富,论说精到,是唐诗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92 . 同音词
1.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惊奇"和"旌旗","功课"和"攻克","食油"和"石油"等。
93 . 同音共律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94 . 蛙音闰位
1.《汉书.王莽传论》:"紫色?声,余分闰位。"后以"蛙音闰位"或"?音闰位"谓以伪乱真。
95 . 威音王佛
1.劫初之佛。
96 . 微音器
1.即话筒。声波通过微音器时,微音器能使电流随声波的变化做相应的变化,用于有线和无线电广播。也叫传声器﹑麦克风。
97 . 仙音院
1.蒙古汗国中统元年设立的掌管乐工的机构。元王朝建立后改称玉宸院。亦用以泛称宫廷音乐机构。
98 . 仙音烛
1.烛台名。烛点燃时,引动机关,发为音乐,故称。
99 . 哓音瘏口
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100 . 消音器
又称“消声器”。允许气流通过,并能使气流噪音得到某种程度降低的一种器具。利用在排气管内装设吸音材料或突然扩大器身横截面积等方法,使噪音能量迅速损耗或发生反射来限制噪音传播。广泛用于内燃机(尤其是汽车内燃机)、喷气发动机、通风系统等易产生高噪音的机器设备。
101 . 五音儿
1.即五音士。
102 . 五音六律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103 . 五音士
1.指宫廷乐工。
104 . 五音戏
1.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济南﹑淄博一带,由秧歌﹑花鼓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最初由五个人演出,故名"五人戏",后称"五音戏"。
105 . 养音九皋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
106 . 遗音余韵
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107 . 杳无音耗
犹言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
108 . 杳无音信
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109 . 杳无音讯
没有一点消息。见“杳无音信”。
110 . 咬音咂字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111 . 余音缭绕
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112 . 余音袅袅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113 . 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14 . 语音信箱
一种新型的电话通信服务业务。利用电信网和计算机处理系统存储、传递语音信息。用户向电信部门申请并办理手续取得自己的语音信箱号码和密码。别人可以拨通这个号码留言,本人拨通这个号码并输入密码能够听取留言。
115 . 语音学
1.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可分为﹕(1)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言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和相互之间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2)历史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演变及其发展的规律﹔(3)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的现象﹔(4)实验语音学。利用实验仪器﹐分析研究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5)应用语音学。
116 . 正音法
1.也叫"读音法"。共同语读音的规范。消除异读,确定每个字的读音。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117 . 足音空谷
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118 . 足音跫然
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119 .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的音乐高等学校。1950年创建于天津,1958年迁往北京。设有音乐学、作曲、指挥、声乐歌剧、管弦乐、钢琴、中国民族器乐等系。
120 . 知音谙吕
吕: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此处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