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鸣组词
  4. 【鸣】结尾能组哪些词

【鸣】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白凤

    京韵大鼓演员。北京人。自幼从父、兄学艺,后师事刘宝全。曾吸收众家之长,形成行腔低回婉转的艺术风格,世称“少白派”。曾任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代表作有《白帝城》、《文帝出家》等。著有《谈京韵大鼓》。

  • 2 . 百家争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 3 . 百花齐放,百家争

    1.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1956年提出的文艺方针。

  • 4 . 百花齐放,百家争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 5 . 鼻

    1.指牲畜嘘气或鼓鼻作响。

  • 6 . 爆

    1.气体遇到火焰爆炸,发出声响。

  • 7 . 不平则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 8 . 悲

    悲哀地叫:号角~ㄧ绝望地~。

  • 9 . 长

    1.长声鸣叫。 2.多喻士人施展抱负﹑才能。

  • 10 . 喘

    1.气喘急而喉鸣。

  • 11 . 电闪雷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 12 . 丁当长

    1. 发丁当声。如:听得见狂风呼呼地悲号,大钟丁当长鸣。

  • 13 . 鼎食钟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 14 . 飞

    1.边飞边鸣。 2.比喻显身扬名。语本《韩非子.喻老》:"﹝鸟﹞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 15 . 耳

    外界并无声音而患者自己觉得耳朵里有鸣叫的声音。多由中耳、内耳或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 16 . 凤

    1.凤凰鸣唱。比喻优美的乐声。 2.凤凰鸣唱。比喻夫妻感情和洽。

  • 17 . 共

    ①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②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的相同的情绪: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染了读者,引起了他们的~。

  • 18 . 雊

    1.指野鸡鸣叫。古代认为是一种变异之兆。

  • 19 . 篝火狐

    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 20 . 狗盗鸡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 ②比喻偷偷摸摸。

  • 21 . 哽咽难

    因感情激动难以发出声音。形容很伤心而又不能痛痛快快地放声大哭。

  • 22 . 哽噎难

    哽:声气阻塞;噎:嗓子被食物堵塞。形容悲痛气塞,哭不出声或说不出话的样子。

  • 23 . 孤掌难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 24 . 鬼火狐

    鬼火闪烁,野狐悲鸣。形容阴森恐怖的荒野夜晚。

  • 25 . 和

    1.互相应和而鸣。 2.《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杨伯峻注:"此二语盖言其夫妻必能和好。"后以"和鸣"比喻夫妻和睦。

  • 26 . 鼓角齐

    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 27 . 鼓乐齐

    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 28 . 寒

    1.悲鸣。

  • 29 . 鹳

    1.《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郑玄笺:"鹳,水鸟也。将阴雨则鸣,行者于阴雨尤苦,妇念之,则叹于室也。"后用为典故,谓思妇因天将雨而为其征夫担忧。 2.谓天将雨。

  • 30 . 嗥

    1.号鸣。高声呼叫。嗥,通"号"。 2.指尖叫声。

  • 31 . 剑

    1.传说楚王命莫邪铸双剑,剑成,莫邪留其雄,而以雌献楚王。雌剑在匣中常悲鸣。南朝宋鲍照《赠故人马子乔》诗之六即咏此传说:"双剑将离别,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忽分形。雌沉吴江里,雄飞入楚城。"后以"孤剑鸣"喻别后思念之切。

  • 32 . 呼

    1.鸣叫。 2.指叫声或响声。

  • 33 . 鹤

    1.《诗.小雅.鹤鸣序》:"诲宣王也。"郑玄笺:"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3.《韩非子.十过》:"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 34 . 河清社

    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 35 . 轰

    发了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礼炮、。

  • 36 . 鸿雁哀

    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

  • 37 . 喉

    1. 发出沙哑的喉音(如窒息时发声)。如:驴叫,骆驼发出喉鸣。

  • 38 . 吼

    1. [大风、汽笛、大炮等] 吼叫。如:北风吼鸣。

  • 39 . 黄钟毁弃,瓦釜雷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 40 . 交

    1.指交织在一起的声音。

  • 41 . 鸡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 2.《世说新语.赏誉》"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逖(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 42 . 金鼓齐

    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 43 . 惊

    1.惊啼。

  • 44 . 扣小小,扣大大

    敲小钟小的响,敲大钟大的响。形容回答及时准确。

  • 45 . 漏尽钟

    比喻人的生命已到尽头。同“漏尽锺鸣”。

  • 46 . 漏尽锺

    比喻人的生命已到尽头。

  • 47 . 雷

    ①打雷:~电闪。 ②像打雷那么响(多用于掌声):掌声~。

  • 48 . 两部蛙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也用来形容悠闲舒适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环境。

  • 49 . 龙

    1.谓剑在鞘中作龙鸣声。语出《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人有盗发之者,睹无所见。唯有一剑停在室中,欲进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

  • 50 . 鸾凤和

    和:应和。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

  • 51 . 龙跃凤

    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 52 . 鸾

    1.鸾铃鸣响。 2.鸾凤和鸣。比喻夫妻和美。 3.弹琴的一种指法。

  • 53 . 鹿

    1.鹿鸣叫。 2.古代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源于《诗.小雅.鹿鸣》。据清代学者研究,《鹿鸣》的乐曲至两汉﹑魏﹑晋间尚存,后即失传。《仪礼.大射》﹕"小乐正立于西阶东﹐乃歌《鹿鸣》三终。"三国魏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曲音辞存者四﹕曰《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后科举时代﹐以举人中式为赋鹿鸣。 3.指鹿鸣宴。 4.借指科举考试。

  • 54 . 牛

    1.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

  • 55 . 牝鸡晨

    牝鸡:母鸡;司晨:报晓。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 56 . 牝鸡牡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 57 . 人头畜

    鸣:叫。这是骂人的话,指虽然是人,但象畜类一样愚蠢。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

  • 58 . 锵

    1.形容声音清越。

  • 59 . 社

    1.古时乡里立社,种植其土所宜之木。古人认为社木发出声响预兆有变异。

  • 60 . 呻

    1.谓发出凄楚的声音。

  • 61 . 嘶

    1.(马)引声长鸣。 2.咝咝作响。

  • 62 . 瓦釜雷

    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 63 . 酸

    1.悲鸣;哀鸣。

  • 64 . 踏

    1.谓应和鸣叫。

  • 65 . 万籁

    美术片导演。江苏南京人。1919年从影。1926年入长城画片公司,与弟古蟾、超尘合作,创作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0年又与弟共同创作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建国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导演。执导的《大闹天宫》获百花奖,并多次在国际上获奖。

  • 66 . 啼

    1.鸣叫。

  • 67 . 鼍

    1.鼍叫。

  • 68 . 湍

    1.指急流的响声。

  • 69 . 蛙

    1.蛙叫。 2.比喻浅见薄识。

  • 70 . 物不平则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 71 . 梧凤之

    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

  • 72 . 先

    1.首先鸣叫。 2.指首先登城而大呼。 3.谓首先显露。

  • 73 . 雄鸡夜

    古代认为雄鸡夜鸣为异常现象,预兆战事。

  • 74 . 枭

    1.枭鸟鸣叫。迷信以为不吉之兆。 2.枭鸟鸣叫。迷信以为军中得胜之兆。

  • 75 . 啸

    1.呼啸。2.清脆而悠长的声音。

  • 76 . 呴

    1.谓雉鸣叫。

  • 77 . 一牛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 78 . 噎

    1.神话人物名。《山海经.海内经》:"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袁珂校注:"《大荒西经》云:'黎(后土)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即此噎鸣,盖时间之神也。"一说即为伯夷。

  • 79 . 吟

    1.鸣叫。 2.指有节奏的响声。

  • 80 . 雍

    1.鸟类和谐地鸣叫。

  • 81 . 嘤

    1.鸟相和鸣。比喻朋友间同气相求或意气相投。语出《诗.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 82 . 鱼

    1.谓鱼浮在水面,啜水发声。是变天预兆。

  • 83 . 鸢

    1.鸢鸟鸣叫。古人以为风候。

  • 84 . 郁

    1.长鸣。

  • 85 . 争

    ①竞相鸣叫:百鸟争鸣。 ②比喻在学术方面,各种看法和观点进行争辩:百家争鸣。

  • 86 . 中

    1.一种较为低沉的声调。 2.吹奏乐器名。

  • 87 . 重赴鹿

    1.清制,举人于乡试考中后满六十周年,重逢原科(同一干支之年)开考,经奏准,与新科举人同赴鹿鸣筵宴,称为"重赴鹿鸣"。

  • 88 . 重宴鹿

    1.见"重赴鹿鸣"。

  • 89 . 重预鹿

    1.见"重赴鹿鸣"。

  • 90 . 自

    1.自我表白;自我显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