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汗组词
  4. 【汗】结尾能组哪些词

【汗】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阿富

    西亚内陆国。东与中国相邻。面积6523万平方千米。人口1769多万(1993年)。首都喀布尔。绝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干旱少雨。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 2 . 白

    1.因劳累﹑惶恐﹑紧张而流的汗;虚汗。

  • 3 . 表

    1. 发汗。

  • 4 . 础

    1.下雨前出现在柱石上的水珠。

  • 5 . 拨

    1.骏马名。

  • 6 . 惭

    1.亦作"惭汗"。 2.羞愧得出汗。极言羞愧之甚。

  • 7 . 赤

    1.指赤汗马所流的赤色汗水。

  • 8 . 成吉思

    即“元太祖”。蒙古族军事家、政治家。名铁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2世纪末13世纪初率本族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拥有四海的强大者),建立蒙古汗国。接着进行大规模扩张战争。曾两次攻金,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亲率二十万大军进行第一次西征,灭花剌子模,击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占领中亚大片土地,分封给三个儿子。1227年,在灭西夏前夕病死军营中。后被追尊为太祖。

  • 9 . 出

    1. 分泌并流出汗液。

  • 10 . 喘

    1.喘气流汗。

  • 11 . 盗

    1.亦作"盗汗"。 2.中医指睡中汗出﹑醒时即止的病症。

  • 12 . 防

    1.即障泥。也称弇汗。垂于马腹两侧﹐用以遮挡尘土之具。

  • 13 . 反

    1.《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而不能反喻令出不能收。后因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

  • 14 . 发

    (用药物等)使身体出汗。

  • 15 . 赶

    〈方〉为治感冒,喝很烫的茶水或喝有发汗作用的流质使出汗。

  • 16 . 佛

    1.传说北魏洛阳平等寺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

  • 17 . 粉

    1.指妇女之汗。妇女面多敷粉,故云。

  • 18 .

    1.水广大无际貌。

  • 19 . 古儿

    1.西辽﹑蒙古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 20 . 黑

    1.黑色汗水。亦谓掺杂着污秽的汗水。 2.中兽医病名。马血脉壅滞之症。多由久热伤血,瘀血滞气积于心胸所致。症状为神昏头低﹑浑身肉颤﹑汗出如浆﹑气促喘粗﹑步行如醉﹑口色红燥﹑脉象洪数等。治以宁心安神﹑镇惊止汗为主。

  • 21 . 骇

    因受惊、恐惧而出汗:奔走骇汗,羞愧俯伏。

  • 22 . 红

    1.妇女的汗。因妇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则与之俱下,其色红,故曰红汗。 2.中医学症候名。外感热病过程中见鼻衄,其热随衄而解,犹汗出而热解,故称红汗。

  • 23 . 浩

    1.水盛大貌。 2.形容广大繁多。

  • 24 . 滈

    1.水长流貌。

  • 25 . 澔

    1.亦作"?旰"。亦作"澔涆"。 2.盛貌。 3.辽阔广大貌。

  • 26 . 颢

    1.广博浩大貌。

  • 27 . 灏

    1.犹灏瀚。

  • 28 . 黑汁白

    1.形容辛劳汗多。

  • 29 . 麾

    1.犹洒汗。谓汗流如注。形容天气的闷热。

  • 30 . 黄

    1.中医病名。

  • 31 . 恚

    1.谓怨恨惶恐。

  • 32 . 涣

    1.喻帝王的圣旨﹑号令。 2.指发号施令。 3.犹流布。 4.光亮鲜丽貌。

  • 33 . 惶

    1.恐惧汗下。

  • 34 . 绛

    1.犹血汗。西域大宛产汗血马,一日千里,汗红如血。见《汉书.武帝纪》。

  • 35 . 浃

    1.遍身出汗。

  • 36 . 鞯

    1.鞍鞯。其饰垂于马的汗沟处,故称。

  • 37 . 惊

    1.因惊惧而出汗。

  • 38 . 克

    1.即可汗。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 39 . 可

    1.亦作"可罕"。 2.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 40 . 可

    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开始出现于5世纪初,宋元以后简称汗。

  • 41 . 库

    1.复姓。唐有库汗绩。见《通志.氏族五》。

  • 42 . 愧

    〈书〉因羞愧而流汗,形容羞愧到了极点:忆及往事,不胜~。

  • 43 . 浪

    1.纵横散乱貌。

  • 44 . 冷

    由惊恐或休克等原因而出的汗,出汗时手足发冷,所以叫冷汗。

  • 45 . 烂

    1.光辉灿烂貌。

  • 46 . 澜

    1.水势浩大貌。

  • 47 . 媿

    1.因羞愧而流汗。形容羞愧之极。

  • 48 . 老

    1.大汗。

  • 49 . 老麻

    1.方言。大汗。

  • 50 . 流

    1.淌汗。从毛汗腺中分泌出大量汗液。 2.形容羞愧不安到极点。

  • 51 . 满番

    1.即古沛水。距鸭绿江入海不远处。

  • 52 . 流夜

    1.夜里睡觉时出汗。也叫盗汗。

  • 53 . 纶言如

    指皇帝的话,一说出来就像汗流出后不能收回。

  • 54 . 落

    身上的汗水消下去:累了半天,等落了汗再接着干吧。

  • 55 . 漫

    1.广大貌。 2.散乱貌。

  • 56 . 泮

    1.水流广大貌。 2.犹流汗。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黎民泮汗力作﹐蛮夷交胫肆踞。"马非百注:"泮﹐散。汗﹐汗水。"一说﹐犹畔岸﹐勤劳心意。见王利器校注。

  • 57 . 蒙

    1.即蒙汗药。一种置人饮食中使之昏倒的药。

  • 58 . 赧

    1.谓因羞惭而流汗。

  • 59 . 捏一把

    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 60 . 捏把

    1.见"捏一把汗"。

  • 61 . 捏两把

    1.同"捏一把汗"。

  • 62 . 破落

    1.亦作"破落韩"。亦作"破六韩"。 2.三字姓。北魏末有破落汗拔陵。见《魏书.肃宗纪》。《北史》作"破落韩",《通志.氏族一》作"破六韩"。

  • 63 . 洽

    1.谓周身汗透。

  • 64 . 颡

    1.额上冒汗。表示惭愧﹑惶恐。

  • 65 . 青

    1.即青简。借指史册。古代用竹简记事﹐制简须用火烤﹐去竹汗﹐取其易书﹐且可免虫蛀﹐因称"青汗"或"汗青"。

  • 66 . 扇

    1.缠在马衔铁镳旁的饰巾。《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镳镳"毛传:"幩,饰也;人君以朱缠镳扇汗,且以为饰。"一说即马衔外铁。陆德明释文:"镳,表骄反,马衔外铁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 67 . 石

    1.因空气湿度大而凝聚在石上的水珠。

  • 68 . 悚

    1.因惶愧而汗出。

  • 69 . 透

    1. 湿遍全身的汗水。如:透汗出后,浑身舒畅。

  • 70 . 天可

    1.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

  • 71 . 惕

    1.惶恐而汗出。

  • 72 . 通

    1.使流汗。

  • 73 . 渥

    1.焐汗。受风寒的病人,服药后盖上棉被,使出汗。渥,用同"焐"。

  • 74 . 握两手

    1.因惊骇而两手出汗。犹言捏两把汗。

  • 75 . 羞

    1.羞愧得流汗。形容十分羞愧的样子。

  • 76 . 血

    1.血和汗水。指辛勤的劳动。 2.古代大宛国出良马﹐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名"汗血马"。后因以指骏马身上的汗。 3.症候名。中医指出汗淡红如血。多由火热炽盛﹐迫血外溢所致。

  • 77 . 颜

    1.汗颜﹐羞愧。

  • 78 . 虚

    1.由于身体虚弱或患有某种疾病而引起的不正常的出汗现象。

  • 79 . 弇

    1.即障泥﹐亦称防汗。垂于马腹两侧﹐用以遮挡尘土。

  • 80 . 凶喘肤

    形容疲乏到极点。

  • 81 . 盐

    1.指汗。因其味咸,故称。

  • 82 . 掩

    1.犹衬衣。

  • 83 . 油

    1.皮肤分泌的油脂和汗液的混合物。 2.方言。即蚜虫。

  • 84 . 战

    1.恐惧出汗。 2.中医学病症名。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

  • 85 . 珠

    1.汗珠。

  • 86 . 雨

    1.汗流如雨。

  • 87 . 躁

    1. 心烦急躁,导致汗出。如:你瞧瞧我这身躁汗。

  • 88 . 障

    1.障泥的别称。

  • 89 . 赭

    1.面红流汗。 2.指骏马的汗水。 3.借指骏马。

  • 90 . 震

    1.谓惊恐之极而汗出。

  • 91 . 自

    1.中医指白天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热而汗自出的一种症状。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所致。

  • 92 . 朱

    1.《汉书·武帝纪》"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后因以"朱汗"为典,形容骏马的优良特性。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