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得组词
  4. 【得】开头能组哪些词

【得】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契合心意。 2.计策得当。 3.谓计谋得以实现。

  • 2 .

    1.得以保全。 2.获得救济。 3.指得到子女奉养。 4.得以渡水。 5.有益;得利。 6.得以成功。

  • 3 .

    1.亦作"得闲"。 2.有隙可乘;得到机会。

  • 4 .

    1.兼得,同时获得。

  • 5 . 江山助

    得到江河山川的帮助才能写出好的诗文。比喻好的诗文是不能脱离现实的。

  • 6 .

    1.获释。 2.犹言解悟,领会。 3.德行和才能。得,通"德"。

  • 7 .

    1.顺当。 2.中意;舒坦。

  • 8 .

    1. 得到救援;被救。如:被洪水围困的难民得救了。如:经过整修,这座唐代庙宇得救了。

  • 9 .

    1.谓诗人觅得佳句。

  • 10 .

    1.见"得儁"。

  • 11 . 隽之句

    隽:隽永,意味深长。意义深远,耐人寻味的好文句。

  • 12 .

    1.谓得到君主的信任重用。

  • 13 . 君行道

    旧指有才识的人得到开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计划。

  • 14 .

    1.俘获敌方的猛将勇士。谓得胜。 2.谓及第。 3.谓喜获大鱼。 4.谓含意隽永。

  • 15 .

    1.可以依靠。

  • 16 .

    1.有空,有闲暇。

  • 17 .

    1.幸亏。

  • 18 . 窥门径

    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着看;径:路。得以找到门路。比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 19 .

    1.觅得,求得。

  • 20 .

    1.得以申理。 2.谓有理;占理。

  • 21 .

    ①能干;有干才:得力部下|得力干将。 ②坚强有力:措施得力|指挥得力|得力帮助。 ③受益;得其助力:得力于丰富的知识。

  • 22 .

    1.得宠;露脸。

  • 23 .

    1.得以明白。 2.了结。 3.犹言了得。用在惊讶﹑反诘或责备等语气的句子末尾,表示情况严重,没法收拾。

  • 24 .

    1.犹言遵命。 2.谓得势。

  • 25 . 陇望蜀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 26 . 鹿

    1.《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后遂以"得鹿"指虚幻的人世富贵。 2.《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文选.班彪<王命论>》"至比天下于逐鹿"李善注引《六韬》:"取天下若逐野鹿

  • 27 .

    1.指仕途得志。 2.当道,当权。

  • 28 .

    1.谓鹰隼受到擒猎技能的训练。

  • 29 .

    1.见"得按"。

  • 30 . 宝歌

    1.唐乐曲名。唐开元末,陕县县尉崔成甫翻俚歌《得体歌》而成。 2.唐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曲。

  • 31 . 便

    1.遇到适宜的机会。 2.谓方便。 3.便捷。

  • 32 .

    1.获得锦标。

  • 33 .

    1.患病,生病。

  • 34 . 薄能鲜

    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 35 .

    1.谓得到吉祥的卜兆。

  • 36 .

    1.能不;岂不。

  • 37 . 不补失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 38 . 不偿丧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 39 . 不偿失

    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 40 . 不酬失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 41 .

    1.犹言巴不得。

  • 42 . 步进步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 43 . 财买放

    旧指官府的衙役捕人时,收到被捕人的钱财,便私自将人放掉。

  • 44 .

    1.亦作"得彩"。 2.发利市;幸而得成。 3.谓赌博得利;中彩。

  • 45 .

    1.见"得采"。

  • 46 .

    1.谓谋略得当。

  • 47 .

    实现;达到目的(现多用于贬义):阴谋得逞。

  • 48 .

    得:取得,获得。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 49 .

    1.受到宠爱。

  • 50 .

    1.指博局中获得筹码。筹码,计胜负之具。 2.金朝监税官倍增税课之称。

  • 51 .

    1.获得;达到。如:他得出这个结论是多次考虑的结果。2.算出。如:计算了这道题得出答案为46。

  • 52 .

    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也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 53 . 寸进尺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 54 . 寸入尺

    得:取得,获得。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

  • 55 . 寸思尺

    得:取得,获得。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

  • 56 . 寸则寸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 57 .

    1.谓可得继任。

  • 58 .

    ①停当;完毕:交付得当|布置得当。 ②合适;适当:言辞得当|措施得当。

  • 59 .

    1.能到,可到。 2.获得。

  • 60 .

    1.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 2.泛指知晓事理。 3.符合道义。 4.佛教谓修行戒﹑定﹑慧三学而发断惑证理之智为得道,然后可以成佛。 5.道教谓存神炼气有五时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六情沈寂,名为得道,由此可成仙或长生。 6.寻到道路。

  • 61 . 道多助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 62 . 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 63 . 道肥

    1.谓坚守道义而心安理得。语本《韩非子.喻老》:"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 64 .

    1.任情自得貌。语本《庄子.骈拇》:"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 2.频频;频仍。 3.特特,特地。 4.应诺之词。犹言好好。 5.的确,确实。 6.恰好。 7.犹答答。作词或词组的后缀。 8.象声词。多形容马蹄声。

  • 65 .

    1.得到土地。 2.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 3.谓发迹。

  • 66 . 地里

    1.特地。

  • 67 .

    1.科举考试取中须评定等第,因称中式为得第。

  • 68 .

    1.合乎法度。 2.佛教语。谓得以渡过生死之海而进入涅盘境界。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4.道教语。谓得道﹑成仙。

  • 69 .

    1.谓臣下获准当面奏对。

  • 70 . 而复失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 71 .

    1.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系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孔颖达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 2.谓一举而得双虎。春秋鲁大夫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

  • 72 .

    采用正确方法;找到窍门:管理得法|经营得法|教育得法。

  • 73 . 放手时须放手

    1.该放手的时候便放手。谓对于某些事情不要太固执﹑认真。

  • 74 .

    1.犹得无,莫非是。

  • 75 .

    1.游戏﹑比赛或考试时得到分数。 2.指游戏﹑比赛或考试所得的分数。

  • 76 . 风便转

    看到风头便转变态度。比喻态度随势而变。

  • 77 . 风就是雨

    比喻听到一点点不确切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 78 .

    1.据《南史.谢超宗传》载,宋谢灵运子凤,有子超宗,"好学有文辞,盛得名誉。选补新安王子鸾国常侍。王母殷淑仪卒,超宗作诔奏之,帝大嗟赏,谓谢庄曰:'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后以"得凤"喻有俊秀子弟。

  • 79 .

    1.成佛。

  • 80 .

    1.犹得失。指优劣。

  • 81 . 工夫

    1.犹言得空儿。

  • 82 . 功夫

    1.见"得工夫"。

  • 83 . 故子

    1.借故,故意。

  • 84 .

    1.《晋书.郄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以"得桂"谓科举及第。

  • 85 .

    1.谓获得国家政权。 2.指执政。

  • 86 .

    1.佛教语。谓学佛而得到证悟。果,正果。 2.收获果实。

  • 87 .

    1.犹得罪;获罪。 2.得以通过,得以度过。 3.指生活﹑工作等过得去。参见"得过且过"。

  • 88 . 过且过

    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 89 .

    1.投合。

  • 90 .

    1.获取;捕获。

  • 91 .

    1.德几,德惠。

  • 92 .

    1.得中,得其宜。

  • 93 .

    1.谓不失己志。《孟子.尽心上》:"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朱熹集注:"得己,言不失己也。"一说,得己犹言自得。见杨伯峻注。

  • 94 . 马生灾

    指因福而得祸。

  • 95 . 马失马

    指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 96 . 马折足

    指因福而得祸。

  • 97 .

    1.谓得民心。

  • 98 .

    1.获得美名;有名气,闻名。

  • 99 .

    1.谓得以保全性命。 2.谓穷命,薄命。

  • 100 . 墨忒耳

    希腊神话中的谷物女神。女儿普西芬尼失踪后,她悲痛欲绝。后得知是冥王哈得斯在宙斯同意下劫走其女儿,她便愤然离开奥林匹斯。于是土地荒芜,到处饥馑。宙斯乃准许她们母女每年团聚一次,此时大地回春,谷物茂盛。

  • 101 .

    1.生男孩。

  • 102 .

    1.这样,如许。

  • 103 .

    1.享有高年。 2.敬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

  • 104 .

    1.获得同类或同道者。

  • 105 . 其三昧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 106 . 其所

    1.见"得其所哉"。

  • 107 . 其所哉

    所:处所,环境。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或得到理想的安置。也形容因某事而称心快意的情绪。

  • 108 .

    1.谓得以逞其志气。 2.谓适合节气﹑时令。 3.中医学名词。即针感。指针刺穴位后,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 109 .

    1.谓得其巧妙。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唐祖咏《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乞巧"。

  • 110 .

    1.犹言所请获准。

  • 111 .

    1.谓合乎礼之旨意。 2.领会情趣。 3.获得乐趣。有趣味。

  • 112 .

    1.获得保全。 2.谓人臣事君之礼无所失。 3.指完全具备。

  • 113 . 全要领

    得全:获得保全;要:古“腰”字;领:颈部;要领:指主旨、纲领。腰和头颈获得保全。指全面领会事情的主旨和纲领。

  • 114 . 饶人处且饶人

    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 115 .

    1.谓得到德才兼备的人。亦谓用人得当。 2.谓得人心。

  • 116 . 人死力

    死力:拚死之力。指能得到他人不顾性命地为之尽忠竭力。形容非常得人心。

  • 117 . 人为枭

    枭:一种猛禽,引申为胜利者。以得到人才为胜利。

  • 118 . 人心

    1.谓得到众人的感戴或拥护。

  • 119 . 人意

    1.谓讨人喜欢。

  • 120 . 人者昌,失人者亡

    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