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孝组词
  4. 【孝】开头能组哪些词

【孝】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孝敬爱重。

  • 2 .

    1.供丧事用的布帛。

  • 3 .

    1.尽心行孝的名声。

  • 4 . 成王

    1. 赵国的国君。如:孝成王使括代廉颇。——汉·刘向《列女传》。

  • 5 .

    1.孝敬的诚心。

  • 6 .

    1.对尊长孝敬,对下属或后辈慈爱。 2.指孝慈之道。 3.孝友。

  • 7 .

    1.谓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 2.孝行,尽心奉养父母。 3.指孝顺的人。

  • 8 .

    1.尊祖爱亲的品德。

  • 9 .

    1.亦作"孝悌"。 2.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3.指孝弟者。 4.汉代乡官名。

  • 10 . 弟力田

    1.亦作"孝悌力田"。 2.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惠帝时,名义上是奖励有孝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高后朝置"孝弟力田"官。到文帝时,与"三老"同为郡县中掌教化的乡官。 3.唐代科举选士的科目之一。

  • 11 .

    1.古时丧妻者对亡妻的自称。

  • 12 .

    1.居丧时穿的白布或麻布丧服。 2.指为尊长服丧的时期。

  • 13 .

    1.尽孝道的媳妇。 2.旧称居丧中的妇人。

  • 14 .

    1.旧谓孝行的感应。

  • 15 .

    1.孝顺恭谨。

  • 16 .

    1.孝顺淑和。

  • 17 .

    1.人名。传说为殷高宗武丁之子,以孝行着,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用作孝子的典范。

  • 18 .

    1.居丧守孝的人家。 2.指居丧守孝者。

  • 19 .

    1.封建时代,居父母丧者,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劳役赋税,称"孝假"。

  • 20 .

    1.孝行节操。

  • 21 .

    1.孝顺而恭谨。

  • 22 . 经起序

    《孝经·序》有“具载则文繁,略之则义阙”等文。比喻遇事左右为难,感到棘手。

  • 23 .

    1.孝顺父母,尊敬亲长。 2.谓孝顺尊敬。 3.送礼或钱物给尊长,以示孝心或敬意。 4.旧时以钱物贿赂﹑讨好上司或其他有力者,亦称"孝敬"。

  • 24 .

    1.服丧用的白绢。

  • 25 .

    1.有孝行而果敢。

  • 26 .

    1.孝悌,孝敬。

  • 27 .

    1.孝顺而恭谨。

  • 28 .

    1.犹孝道。谓以孝治国教民。

  • 29 .

    1.悬挂在灵堂中的帘子。

  • 30 .

    1.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2.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

  • 31 . 廉船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载:晋吴郡人张凭举孝廉,自负其才,造访丹阳尹刘惔,与诸贤清谈,言约旨远,一坐皆惊。刘延之上坐,留宿至晓。张还船,须臾,刘遣使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刘与张凭即同载诣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抚军称善,即用张为太常博士。时人荣之。后遂以"孝廉船"为褒美才士之典。

  • 32 . 廉方正

    1.清代特诏举行的制科之一。自雍正时起,新帝嗣位,诏直省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赐六品章服,备召用。乾隆以后,定荐举后送吏部考察,授以知县等官及教职。

  • 33 .

    1.孝义节烈。

  • 34 .

    1.明太祖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锺山南面。明初置卫守护,故其地名孝陵卫。 2.借指明太祖朱元璋。 3.清世祖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县昌瑞山主峰南麓。

  • 35 .

    1.指居丧期间的起居行止。

  • 36 . 幔子

    1.悬挂在灵床或灵柩前的白布帐幔。

  • 37 .

    1.孝悌之家。

  • 38 .

    1.悬挂在灵床或灵柩前的帐幕。

  • 39 .

    1.孝顺长辈,敦睦亲属。

  • 40 .

    1.指对先辈孝敬追慕。

  • 41 .

    1.居丧的儿子。 2.泛指居丧的儿孙。 3.对父母行孝道的男子。

  • 42 .

    1.乌的别名。

  • 43 .

    1.有孝行的女子。

  • 44 .

    1.在灵堂前临时搭起的供吊唁用的帐棚。

  • 45 .

    1.古时指死去丈夫的人。亦为丧夫者对亡夫的自称。

  • 46 .

    1.指棺材等丧具。

  • 47 .

    1.孝敬父母。

  • 48 .

    1.孝顺父母的诚心。

  • 49 .

    1.居丧时穿的素裙。

  • 50 .

    1.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2.指以财物贿赂官吏或尊长等。 3.指用其他方式讨好人家。 4.指贿赂官吏或尊长的财物。 5.特指献给皇帝的贡物。

  • 51 .

    1.孝亲之思。

  • 52 . 思不匮

    匮:缺乏。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 53 .

    1.祭祀,享祭。

  • 54 .

    1.祭祖时对祖先的自称。

  • 55 .

    1.见"孝笋"。

  • 56 .

    1.治丧时停放灵床或灵柩的厅堂。

  • 57 .

    也作“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申之以孝悌之义。

  • 58 . 悌力田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 59 . 悌忠信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 60 .

    1.卓有孝行的孩童。

  • 61 .

    1.古代帝王祭祀时对祖先的自称。

  • 62 .

    1.悬挂在灵床或灵柩前的帷帐。

  • 63 .

    1.古人以为乌鸦幼雏长大后,能衔食哺养其母,故称"孝乌"。

  • 64 .

    1.谓孝德光明盛美。

  • 65 .

    1.祭祀。

  • 66 .

    1.同"孝享"。

  • 67 .

    1.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 2.指对官长孝敬的心意。

  • 68 .

    1.孝敬父母的德行。

  • 69 .

    1.孝顺的德性。

  • 70 .

    1.竭尽孝忱奉养父母。

  • 71 .

    1.居丧时穿的白色布衣或麻衣。

  • 72 . 衣裳

    1.见"孝衣"。

  • 73 .

    1.行孝重义。

  • 74 .

    1.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 2.指对兄弟友爱。

  • 75 .

    1.孝忱,孝顺的情意。

  • 76 .

    1.《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 77 .

    1.竹名。又名子母竹。

  • 78 .

    1.孝顺父母的儿子。 2.指父母亡故后居丧者。 3.祭祀时对已故父母的自称。 4.旧时表旌孝行卓著者的特定称号。

  • 79 . 子爱日

    指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 80 . 子慈孙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 81 . 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 82 . 子贤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现比喻忠实继承某种主张或旧传统思想的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