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麻组词
  4. 【麻】开头能组哪些词

【麻】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即麻粒。

  • 2 .

    1.麻袋。

  • 3 .

    身体某部分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患麻痹之症,生活颇为艰难。也指马虎不经心,缺乏警惕性:麻痹大意|思想麻痹。

  • 4 . 痹不仁

    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

  • 5 . 痹大意

    麻痹:肢体失去知觉和运动机能障碍,比喻失去警觉。指粗心、疏忽,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 6 . 痺不仁

    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情。

  • 7 .

    1.食品名。《太平御览》卷八六○引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录》:"石勒讳'胡'﹐胡物皆改名﹐胡饼曰抟炉﹐石虎改曰麻饼。"又今苏南一带所产外有芝麻,馅以枣泥的甜饼﹐亦称"麻饼"。

  • 8 .

    1.由散麻纤维纠绞而成的线状或绦状物。

  • 9 .

    1.大麻所开的花。大麻在农历五﹑六月时开细黄花。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一.大麻》。参见"麻蕡"。

  • 10 .

    1.麻织的布。

  • 11 .

    1.犹麻茶。

  • 12 .

    1.犹麻茶。

  • 13 .

    1.模糊﹑迷蒙貌。

  • 14 .

    1.犹麻茶。

  • 15 .

    1.纠缠。

  • 16 .

    1.古时善相马的人。

  • 17 .

    1.即麻槌。

  • 18 .

    1.用麻绞扎成的粗而短的鞭槌。旧时作为刑具。行刑前用水浸湿。也作一般打人的用具。

  • 19 .

    1.见"麻辞"。

  • 20 .

    1.亦作"麻词"。 2.委任宰相的诏书。

  • 21 .

    1.即麻团。

  • 22 .

    1.古代救火用具。

  • 23 .

    1.方言。麻烦。

  • 24 .

    1.麻制的腰带。古丧礼服饰。

  • 25 .

    1.用粗麻布做成的袋子。

  • 26 .

    1.表面粘以芝麻的一种油炸食品。俗称麻团。

  • 27 .

    1.同石灰和在一起抹墙用的碎麻。参见"麻捣"。

  • 28 .

    1.见"麻捣"。

  • 29 .

    1.种麻的地。

  • 30 .

    1.细碎的斑点。 2.指出天花后脸上留下的疤痕。

  • 31 .

    1.服丧期间系在头部或腰部的葛麻布带。

  • 32 .

    1.麻布所制的斗。用以载水,为守城灭火器具。

  • 33 .

    1.谓麻疹与天花。

  • 34 . 豆腐

    1. 做团粉等剩下的渣子,可以做菜吃。

  • 35 .

    1.费事;烦琐。 2.烦扰;打扰。 3.事故,问题。

  • 36 .

    1.犹麻烦。 2.犹肉麻。

  • 37 .

    1.用麻的纤维纺成纱。

  • 38 .

    1.麻鞋。菲,通"屝"。

  • 39 .

    言论像乱麻而沸扬。形容极度混乱:天下麻沸。

  • 40 . 沸散

    1.三国魏华佗施行外科手术时所创用的麻醉药。

  • 41 . 沸汤

    1.将沸的热水。

  • 42 . 肺汤

    1.即麻沸散。

  • 43 .

    1.大麻的籽实。

  • 44 .

    1.即麻蕡。

  • 45 .

    1.见"麻疯"。

  • 46 . 风病

    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传染方式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偶尔通过内衣、被褥或日用品间接传染。麻风杆菌必须从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如人体免疫力较差时,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会发病。初起皮肤麻木,触觉迟钝,不能辨别冷热,经过多年以后,才发生皮疹和神经症状。

  • 47 . 风病人

    1. 麻风病患者。

  • 48 .

    1.亦作"麻风"。 2.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麻风杆菌。症状是皮肤麻木,变厚,颜色变深,表面形成结节﹐毛发脱落,感觉丧失﹐手指脚趾变形等。也叫癞或大麻风。

  • 49 .

    1.北宋开封夏日冷食名。

  • 50 .

    1.麻根。

  • 51 .

    1.亦作"麻秆"。 2.麻的茎。

  • 52 .

    1.见"麻杆"。

  • 53 . 葛糕

    1.糕名。古代重阳节应时食品。

  • 54 .

    中国神话人物。东汉时应召降临蔡经家。能掷米成珠。相传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以备蟠桃会上为西王母祝寿。故旧时为妇女祝寿多绘麻姑像以赠,称“麻姑献寿”。

  • 55 . 姑酒

    1.酒名。

  • 56 . 姑剌

    1.日本木枕名。

  • 57 . 姑搔背

    1.典出晋葛洪《神仙传》。谓仙人麻姑手纤长似鸟爪,可搔背痒。

  • 58 . 姑献寿

    献:把东西送给尊长或敬爱的人。指祝贺寿辰。

  • 59 . 姑掷豆

    指神仙用法术点化事物。也比喻运笔法点缀文字,使诗文作品新颖,别具一格。

  • 60 . 姑掷米

    指神仙用法术点化事物。也比喻运笔法点缀文字,使诗文作品新颖,别具一格。

  • 61 . 姑爪

    1.麻姑的手。

  • 62 .

    1.麻绳或麻线的组成部份。由一定数量的散麻纤维纠绞而成。

  • 63 . 核桃

    1.指用麻绳打成的如核桃大小的结。

  • 64 .

    1.传说中人名。说法不一,以残暴着称。民间习用以恐吓小儿。《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植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絶。至今以为故事。"一说﹐为隋将军麻祜(叔谋)。唐颜师古《隋遗录上》﹕"﹝炀帝﹞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浚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衔命﹐甚酷……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

  • 65 . 胡子

    1.传说中的凶残者,常用以恐吓小儿。

  • 66 .

    1.大麻所开的花。又叫麻勃。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一.大麻》。 2.一种食品。用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以油炸成。 3.方言。形容衣服因穿久了磨损成将破未破的样子。

  • 67 . 花亮

    1.天色微明。

  • 68 .

    1.粗麻绳。

  • 69 .

    1.常绿小灌木,茎细长,丛生,叶子对生﹐鳞片状,带红紫色,雌雄异株,种子圆形,茎为提制麻黄素的原料。 2.北宋末南宋初两浙一带民间对摩尼教首领的称呼。

  • 70 . 黄素

    1.药名。有机化合物,是从麻黄中提出来的一种生物碱,白色结晶。有兴奋神经中枢﹑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弱等作用。临床上用来治疗哮喘﹑鼻黏膜炎﹑荨麻疹等。

  • 71 . 灰色

    1.灰色中带麻点。

  • 72 .

    1.堆积如麻。

  • 73 .

    1.即麻纸。

  • 74 .

    1.见"麻将牌"。

  • 75 . 将牌

    娱乐用具。用竹、骨等制成,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分万、索、筒三门,每门自一至九,各四张;另加中、发、白、东、南、西、北各四张,共一百三十六张。后增加花牌和百搭。四人同玩,每人十三张,以先合成四组另一对牌者为胜。旧时多用来赌博。

  • 76 .

    1.芝麻酱。 2.麻将牌。

  • 77 .

    1.麻的茎。常用以比喻人消瘦。

  • 78 .

    1.指散麻纤维纠绞成的线状物,可作经纬,或织布或织履。

  • 79 .

    1.缕状的生麻,捆扎小物件用。

  • 80 . 经儿

    1. 缕状的生麻;也指麻绳。

  • 81 .

    1.丧服中之麻绖﹑苴杖。

  • 82 .

    1.用麻秆作的火把。

  • 83 .

    1.即麻鞋。

  • 84 .

    1.即麻籸。也叫麻枯饼。芝麻榨去油后的渣滓。

  • 85 .

    1.《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后用"麻蒯"指用次等或下等衣料做的衣物。

  • 86 .

    1.麻木火辣。

  • 87 . 辣辣

    1.形容又麻又痛的感觉。

  • 88 .

    1.即麻蕡。详该条。

  • 89 . 雷子

    1.一种大爆竹。放起来响声很大。

  • 90 .

    1.豌豆的别名。

  • 91 .

    1.方言。敏捷。

  • 92 .

    动作迅速敏捷:做事手脚麻利。

  • 93 .

    1.见"麻利"。

  • 94 .

    1.即烁。参见"栎"。

  • 95 .

    1.指出天花后脸上留下的疤斑。

  • 96 .

    1.有麻子的脸。

  • 97 .

    1.犹麻麻亮。

  • 98 .

    1.如麻之排列。比喻众多。

  • 99 .

    1.成片长着的麻。常用以形容刀﹑枪之类密集众多。

  • 100 .

    1.方言。迅速;敏捷。

  • 101 . 辘辘

    1.一种麻痛的感觉。

  • 102 .

    1.麻线。

  • 103 .

    1.麻鞋。

  • 104 .

    1.烦乱;纷乱。

  • 105 .

    1.浓密貌。

  • 106 .

    1.方言。天色初暗;微黑。

  • 107 . 糊糊

    1.迷迷糊糊;不清楚。 2.马马虎虎;不认真。

  • 108 .

    1.方言。天刚有些亮。

  • 109 .

    1.犹毛毛雨。

  • 110 .

    1.亦作"麻絻"。 2.麻布帽。古时一种礼服。

  • 111 .

    1. [方]∶麻脸。

  • 112 .

    1.任命的诏书。

  • 113 . 母芝

    1.草芝的一种。

  • 114 .

    ①身体某部分感觉发麻或丧失感觉:脚在冰冷的水里,不多时便麻木了。 ②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不灵敏:他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了。

  • 115 . 木不仁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 116 .

    1.麻经沤后剥下的皮。 2.称出天花或水痘后在脸上留下瘢痕的人。参见"麻子"。

  • 117 . 皮皴

    1.状如麻皮的皴笔。画山石法之一。

  • 118 .

    1.即蚂蚍。水蛭。

  • 119 . 婆豆腐

    1.用调味品烹调成的又麻又辣的豆腐羹。相传为麻婆所创,故称。

  • 120 .

    1.契丹语。县丞。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