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在中间的成语(共167个)
囫囵半片
成语解释: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
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成语出处:毕方《千重浪》第十章:“(邢连成)这才囫囵半片地听出点意思。”
一支半节
成语解释:谓一小部分。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一班半点
成语解释: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望远行》词:“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二出:“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争奈撇不下此妇人。”
一肢半节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成语出处: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
以半击倍
成语解释: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成语出处:《管子・制分》:“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半击倍。”尹知章注:“敌国器备,不可施行;故此虽半,可以击彼之倍。”
夜半客
成语解释:比喻关系亲密的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彭宠传》:王莽为宰衡时,甄丰旦夕入谋议,时人语曰:‘夜半客,甄长伯。’
浮生半日闲
成语解释:指人生活在世间,偶有半日清闲的时间。
成语出处: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强,勉强。
徐妃半面妆
成语解释:徐妃:指梁元帝妃徐氏;半面:半个面容;妆:妆饰。
徐妃事梁元帝,仅妆饰半个面容。后表示只看到一半或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全貌。成语出处:《南史・后妃传・徐妃》: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以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整瓶不摇半瓶摇
成语解释:比喻真正有学问的人很谦虚,知识浅薄的人才自以为了不起。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刚才俺同那些生童讲话,倒不见他有甚通文,谁知酒保倒通起文来,真是‘整瓶不摇半瓶摇’!
一瓶不响,半瓶晃荡
成语解释:瓶中装满水晃不响,装半瓶水时一晃就响。比喻充实的人谦虚寡言,而浅薄的人偏偏爱显示夸耀自己。
成语出处:宋・宗杲录《大慧普禅师宗门武库・湛堂和尚》:你这瓶子本自洁净,却被这些恶水在里面,又不满,只管向,要得不响,须是依前倾出飏却荡洗了,却满着一瓶好水便不响,因甚不响?盖谓满了。
才不半古,功已倍之
成语解释:才;有不此:古人;功:功业。
才能不及古人的一半,而所立功业已多古人一倍。形容人得时遇势,易建功业。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一丝半粟
成语解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寸丝半粟
成语解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掐得寸丝半粟孝敬父亲,倒要破费了父亲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梧桐半死
成语解释:比喻丧失配偶。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为薛台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