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167个)

  • 一知

    yī zhī bàn jiě

    成语解释: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 一言

    yī yán bàn yǔ

    成语解释: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 bàn zhēn bàn jiǎ

    成语解释: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成语出处: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 片鳞

    piàn lín bàn zhǎo

    成语解释: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成语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孙宜》:“余观其诗,剽拟字句,了无意味,求杜之片鳞半爪不可得。”

  • 东南

    dōng nán bàn bì

    成语解释:半壁:半边。
    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成语出处: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

  • 一鳞

    yī lín bàn zhǎo

    成语解释:鳞:鱼类的鳞片。
    爪:鸟兽的脚趾。
    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

    成语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 bàn qíng bàn yīn

    成语解释: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洛中早春》:漠漠复霭霭,半晴将半阴。

  • bàn qīng bàn huáng

    成语解释: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 行百里者九十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成语解释: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 拉拉

    bàn bàn lā lā

    成语解释:不完整;未全部完成的。

    成语出处:朱自清《论说话的多少》:“最麻烦的是人多的时候,说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头接耳说他们自己的私话,或者打盹儿,或者东看看西看看,轻轻敲着指头想别的,或者勉强打起精神对付着你。”

  • 路路

    bàn bàn lù lù

    成语解释: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

  • bàn xīn bàn jiù

    成语解释:指不新不旧。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次日,宝玉贾兰换了半新半旧的衣服,欣然过来见了王夫人。”

  • bàn tǔ bàn lù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 bàn shàng bàn xià

    成语解释:指两可之间。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 bàn shēng bàn shú

    成语解释: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成语出处:元・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