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中间的成语(共257个)
十发十中
成语解释:射十次皆中的。形容善射。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敬璞传》:“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死。”
三十三天
成语解释: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成语出处:《胜鬘宝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国音不同耳。”
一曝十寒
成语解释:曝:晒。
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神气十足
成语解释: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成语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福无十全
成语解释:全:完备,齐全。
有福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缺陷。成语出处:宋・陈亮《祭钱伯同母硕人文》:“子心罔极,福无十全。登进方隆,忍此弃捐。”
驽马十舍
成语解释:见“驽马十驾”。
成语出处:《淮南子・齐俗训》:“夫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至之。”
一传十,十传百
成语解释: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成语出处:宋・陶彀《清异录・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成语解释: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此地无银三十两
成语解释: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各打五十大板
成语解释:各:各自。
给双方同样的待遇或不分清责任,让双方共同承担责任。成语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七姑‘各打五十大板’地尖声评论说:‘这是怎么回子事哟?瞧你们请来的这些个人!’”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成语解释: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成语出处:《儿女风尘记》:“孩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成语解释: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成语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成语解释: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成语解释: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成语解释: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
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