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中间的成语(共257个)
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成语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成语解释: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
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成语出处:张恨水《啼笑姻缘》续集第八回:“她这两句话,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成语解释:指消息由一个人迅速传递开去。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成语解释: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光景。”
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成语解释:与你谈一晚上话,让我受益匪浅。形容跟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受益却很多。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女大十八变
成语解释: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金钗十二
成语解释: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成语出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问十道百
成语解释:犹言问一答十。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只是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
寓言十九
成语解释: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
十分之九是寓言。泛指文章的情节多属虚构。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胜读十年书
成语解释:胜:超过。
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成语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上・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目下十行
成语解释: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不问三七二十一
成语解释: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
存十一于千百
成语解释:指亡多而存少。
成语出处:语出晋・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举十知九
成语解释: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拔十失五
成语解释: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