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中间的成语(共257个)
一尺水十丈波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8回:“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一十八般武艺
成语解释:泛指各种武术技艺。
成语出处: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利不十,不易业
成语解释:利益不获取十倍,就不更改行业。劝人不要轻易更换工作。
成语出处:汉书韩安国传:“利不十者,不易业;功不百者,不变常。”
以五十步笑百步
成语解释: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七十二变,本相难变
成语解释:即使有七十二个变化,但其原来的面目却难以改变。比喻事物虽然千变万化,但其本质却难以改变。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载:孙司空会七十二变,只有尾巴变不了。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成语解释: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成语解释:形容亭台楼阁之多。
成语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廓腰缦回,檐牙高啄。
一人吃斋,十人念佛
成语解释:吃斋:相信佛教的人吃素;念佛:念佛经。
一个人吃素会带动许多人念佛经。比喻一个人做某种事情,带动好多人也去做。成语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七回:常言道:一人吃斋,十人念佛。因这场巡检夫妻好道,连这老门公也信心的。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成语解释:各行各业都有专家、能手。
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成语解释: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非浅。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所谓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说到透彻处,何止十年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