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4508个)

  • bù wén bù wèn

    成语解释:闻:听。
    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 胜防

    fáng bù shèng fáng

    成语解释:防:防备;胜:尽;完全。
    形容防备不过来。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种小人,真是防不胜防。”

  • 国将

    guó jiāng bù guó

    成语解释: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32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

  • 胜数

    shǔ bù shèng shǔ

    成语解释:数:计算;胜:尽。
    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成语出处:《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 胜举

    jǔ bù shèng jǔ

    成语解释:举:列举;不胜:不尽。
    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很多。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 闻所

    wén suǒ bù wén

    成语解释: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 及防

    fáng bù jí fáng

    成语解释:防:防备。
    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7回:“可见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 见所

    jiàn suǒ bù jiàn

    成语解释:见“见所未见”。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

  • 当断

    dāng duàn bù duàn

    成语解释: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见怪

    jiàn guài bù guài

    成语解释:看见奇怪的事也不以为怪;能泰然处之。指遇事沉稳不慌。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待理

    dài lǐ bù lǐ

    成语解释: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 半信

    bàn xìn bù xìn

    成语解释:指不完全相信。

    成语出处:三国・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 忘危

    ān bù wàng wēi

    成语解释:安:平安;危:危险;灾难。
    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厌诈

    bīng bù yàn zhà

    成语解释:诈:蒙骗。
    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 愁眉

    chóu méi bù zhān

    成语解释:展:舒展。
    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

    成语出处:唐・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