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中间的成语(共4508个)
- 按兵不动- 成语解释:按:止住。 
 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 百折不挠- 成语解释:折:挫折。 
 挠:弯曲;引伸为屈服。
 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成语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惨不忍睹- 成语解释:睹:看。 
 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 百思不解- 成语解释:解:理解。 
 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 慌不择路- 成语解释: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 犯而不校- 成语解释:犯:冒犯;校:计较。 
 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尾大不掉- 成语解释:掉:摇动。 
 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 攻无不克- 成语解释:克:攻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 
- 攻其不备- 成语解释: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发动进攻。备:防备。 
 其:他们。-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划一不二- 成语解释: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新嫂嫂连忙改口道:‘魏老格人倒是划一不二格。’” 
- 屡试不爽- 成语解释:屡次试验都不错。 -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迫上,屡试不爽。” 
- 蛇无头不行- 成语解释:行:走。 
 比喻一个集体没有带头的就行动不起来。-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8回:“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自乱,大都弃城逃生,各走各路。” 
- 黑不溜秋- 成语解释:形容黑得很难看。 - 成语出处:梁实秋《喝茶》:“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 
- 一声不吭- 成语解释:一句话也不说。 - 成语出处:梁实秋《废话》:“犹如两人见面不免说说一句‘今天天气……’之类的话,聊胜于两个人都绷着脸一声不吭而已。” 
- 高处不胜寒- 成语解释:胜:承受,经得起。 
 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成语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