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19个)

  • 鸣地

    yī niú míng dì

    成语解释:见“一牛吼地”。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鸣地。”

  • yī niú míng

    成语解释: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成语出处:唐・王维《与苏卢二员外游方丈寺》诗:“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

  • mǎ niú fēng

    成语解释:同“马牛其风”。宋 苏辙《汝南示三子》诗:“饮食粗便鱼稻足,音尘不隔马牛风
    ”宋 杨万里《谢张子仪尚书寄天雄附子百果十包》诗:“今古交情市道同,转头立地马牛风
    ”。

  • qì niú yī

    成语解释:源见“牛衣对泣”。指寒士居贫守困。宋 陈师道《雪》诗:“不无惭败絮,未易泣牛衣
    ”。

  • shì niú dāo

    成语解释:源见“武城弦”。指出任地方长官。宋 陈德武《望海潮.和韵寄叶睢宁》词:“才试牛刀,俄惊凫舄,令人去后多思。
    ”。

  • 司马之叹

    sī mǎ niú zhī tàn

    成语解释: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 司马之忧

    sī mǎ niú zhī yōu

    成语解释:司马牛:名耕,孔子的学生。
    司马牛因为没有兄弟而忧愁。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担忧。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 读汉书

    qí niú dú hàn shū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生白犊

    hēi niú shēng bá dǔ

    成语解释:黑色的母牛产下白色的牛犊。旧时迷信,指吉祥的预兆。

    成语出处:《列子・说符》: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

  • 马不相及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成语出处: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 风马不相干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gān
  • 草入口,其命不久

    cǎo rù niú kǒu , qí mìng bù jiǔ

    成语解释:草进到牛嘴里,牛一定会把它吃掉。比喻难以逃脱厄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六:我们只是草寇,常言:草入牛口,其命不久。

  • 宁为鸡首,不为

    nìng wéi jī shǒu , bù wéi niú hòu

    成语解释:|比喻宁愿居于小者之首,也不愿意屈居大者之末。

  • 之子

    lí niú zhī zǐ

    成语解释: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 之疾

    bó niú zhī jí

    成语解释:伯牛:人名,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
    伯牛不幸生了癞疮,那里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恶疾。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