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中间的成语(共283个)
-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成语解释:首:第一。 
 指挥军队作战的法则,应把研究各种情况,制定谋略作为首先加以考虑的事情。- 成语出处:明・刘伯温《百战奇略・计战》: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 
- 精兵强将- 成语解释: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 成语出处:《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 励兵秣马- 成语解释: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 
 ”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 
- 偃兵修文- 成语解释:同“偃武修文”。 -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修文,群帅反旅。” 
- 短兵接战- 成语解释: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 
 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 案兵束甲- 成语解释: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起兵动众- 成语解释:众:大队人马。 
 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 甲兵在胸- 成语解释: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器。 
 比喻胸中富有韬略。- 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 千兵万马- 成语解释:犹千军万马。 - 成语出处:《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 拥兵自固- 成语解释:拥有掌握军队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 成语出处:唐・李延寿《北史・齐本纪上》:“书至,无点,景不至。又闻神武疾,遂拥兵自固。” 
- 厉兵粟马- 成语解释: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 败兵折将- 成语解释:折:损失。 
 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袁本初败兵折将。” 
- 风兵草甲- 成语解释:犹言草木皆兵。 -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 神兵天将- 成语解释: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只见风尽随着宋军乱滚,半空中又是一声霹雳,无数神兵天将,杀将下来。” 
- 精兵勇将- 成语解释: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现受汝宁郡都统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