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中间的成语(共283个)
- 穷兵黩武- 成语解释:穷:用尽;竭尽。 
 黩:任意;轻率。
 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成语出处:三国・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 祸结兵连- 成语解释: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 
 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成语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 散兵游勇- 成语解释: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 残兵败将- 成语解释: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 
 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 损兵折将- 成语解释: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 国富兵强- 成语解释: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成语解释: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成语解释: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 
- 用兵如神- 成语解释:用兵:指挥军队作战。 
 形容善于用兵;指挥作战变化莫测。- 成语出处:晋・虞溥《江表传》:“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 行兵布阵- 成语解释:行兵:出兵。 
 带兵出征和布置战斗阵势。泛指军事指挥之术。亦作“行兵列阵”。-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回:“有一将,名继业,人号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 天兵天将- 成语解释: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 成语出处: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开场》:“那鲧却生的儿子,神通广大,伏虎降龙,手下天兵天将,那等利害。” 
- 足兵足食- 成语解释:见“足食足兵”。 - 成语出处:宋・胡錡《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 添兵减灶- 成语解释: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 精兵猛将- 成语解释:精:精锐;猛:勇猛。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成语出处:《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 胜败乃兵家常事- 成语解释: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贿权》:“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临阵偶然失利,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