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中间的成语(共344个)
- 头上安头- 成语解释:比喻多余和重复。 -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床上安床- 成语解释:比喻不必要的重叠。 - 成语出处:南朝・陈 姚最《续画品・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 床下安床- 成语解释: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 - 成语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九:“[邵雍]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 
- 既来之,则安之- 成语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成语解释:施:加,给予。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居安思危- 成语解释:居:处在。 
 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生知安行- 成语解释: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 居安虑危- 成语解释:同“居安思危”。 - 成语出处:《宋书・文五王传》:“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虑危,不可不惧。” 
- 济世安民- 成语解释: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 成语出处:《旧唐书・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 民安国泰- 成语解释:人民安乐,国家太平。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 少安勿躁- 成语解释:少:略微;安:安定;躁:急躁。 
 稍微耐心点,不要急躁。-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愿少安勿躁!且待千秋军火到此,一探彼会内情,如有实际,再谋举事。” 
- 除暴安良- 成语解释: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 
 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 济世安人- 成语解释:拯救时世,安定人民。 -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哭吕衡州》:“一夜霜风雕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 少安毋躁- 成语解释:毋:不要。 
 暂且安心等一会儿;不要急躁。- 成语出处:唐・韩愈《答吕毉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所为,少安无躁。” 
- 心安理得- 成语解释: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 -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