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344个)

  • 坐不

    zuò bù ān xí

    成语解释:席:坐席。
    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 卧不

    wò bù ān xí

    成语解释: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 寝不

    qǐn bù ān xí

    成语解释: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乐业

    lè yè ān jū

    成语解释: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

  • 一隅

    gǒu ān yī yú

    成语解释: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
    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

  • 乐道

    lè dào ān pín

    成语解释: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
    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成语出处:《晋书・儒林传论》:“……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方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

  • 燕雀知鸿鹄之志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

    成语解释: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居大不易

    cháng ān jū dà bù yì

    成语解释: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成语出处: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 无事

    píng ān wú shì

    成语解释: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 无事

    xiāng ān wú shì

    成语解释:安:平安。
    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成语出处: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 鸩毒

    yàn ān zhèn dú

    成语解释: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杜预注:“以宴安比之鸩毒。”

  • 鸩毒

    yàn ān zhèn dú

    成语解释:见“燕安酖毒”。

    成语出处:宋・朱熹《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张公行状》下:“今不幸建康则宿弊不可革,人心不可回,王业不可成,且秦桧二十年在临安为燕安鸩毒之计,岂可不舍去之而新是图。”

  • 保国

    bǎo guó ān mín

    成语解释: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 分分

    ān ān fèn fèn

    成语解释: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画了出来,写了个老老实实的上下款,未尝不过得去。”

  • 稳稳

    ān ān wěn wěn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