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成语(共1645个)
促膝谈心
成语解释: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
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谈心,甚是款洽。”
处心积虑
成语解释: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
指存心很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成语出处:春秋・穀梁子《穀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心不在焉
成语解释: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宽体胖
成语解释: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心广体胖
成语解释: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广:宽广;开阔;胖:安泰舒适。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正心诚意
成语解释: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泛指心术端正,意念真诚。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意正心
成语解释:诚:真心实意;正:纠正。
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成语解释: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成语出处:《中庸》“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至于人。”
从心所欲
成语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无所用心
成语解释:用心:动脑筋。
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心悦诚服
成语解释: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真心。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忧心如焚
成语解释:焚:火烧。
忧虑、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忧愁、焦急。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同心同德
成语解释: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心劳日拙
成语解释:弄虚作假的人;用尽心机;百般掩饰;可是事情还是越来越不顺手。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成语出处:《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一心一德
成语解释: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