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的成语(共348个)
忘乎所以
成语解释: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
不出所料
成语解释:出:超出;料:推测;料想。
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夺人所好
成语解释: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强人所难
成语解释:强:勉强。
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一无所知
成语解释:一:都;全。
什么都不知道;不懂。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所见所闻
成语解释:看到的和听到的。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义无所辞
成语解释:就道理上讲不应该推辞。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上曾参政书》:害有至于死而不敢避者,义无所避之也;劳有至于病而不敢辞者,义无所辞之也。
众望所归
成语解释: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
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成语出处:宋・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靡所适从
成语解释:不知何所依从。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一无所长
成语解释:没有一点专长。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畅所欲为
成语解释:痛痛快快地做想做的事。
成语出处:清・李渔《奈何天・总评》:“使之生于贵族,早历宦途,畅所欲为,更不知作何竖立。”
不知所以
成语解释:所以:所由;原故。
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成语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忘其所以
成语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一来看见大郎殷勤,道是敬他人才,安然托大,忘其所以。”
千人所指
成语解释:指:指责。
许多人在指责。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锋芒所向
成语解释:锋芒: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比喻斗争的矛头;向:指向。
斗争的矛头所指向的目标。成语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