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的成语(共348个)
人心所向
成语解释: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成语出处:《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
物望所归
成语解释:物:指人,公众;物望:众人的希望。
形容众人所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末帝纪》:郢王杀君害父,篡居大位,宫中荒淫,靡所不至。洛下人情已去,东京物望所归,公若因而成之,则有辅立之功,讨贼之效。
流离失所
成语解释: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
流落离散;无处安身。成语出处:《金史・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众望所属
成语解释:望:期望。
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成语出处:《金史・徒单镒传》:“镒从容谓之曰:‘冀王,章宗之兄,显宗长子,众望所属,元帅决策立之,万世之功也。’”
所费不资
成语解释:不资:资财无法计算。
靡费资财无数。成语出处:《元史・泰定帝纪一》:“壬申,御史台臣言:‘廉访司莅军,非世祖旧制,贾胡鬻宝,西僧修佛事,所费不资,於国无益,并宜除罢。”
用非所学
成语解释: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成语出处:《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无所不知
成语解释: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若有所亡
成语解释:若:好象。
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成语出处:《淮南子・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各有所长
成语解释:长:长处、优点。
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成语出处:《管子・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成语解释:欲:想要,希望;加:给予。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成语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无所不及
成语解释: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成语出处:《鹖冠子・环流》:“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无所不及,时或后而得之命也。”
理所当然
成语解释:当然:应当如此。
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成语出处: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随心所欲
成语解释: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不知所从
成语解释: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若有所失
成语解释: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不定的样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