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成语(共109个)
一字不苟
成语解释: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只字不提
成语解释:只:一个。
一个字也不谈起。比喻有意不说。成语出处:冰心《关于男人》:“至于儿女们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只字不提。”
一字不识
成语解释:一个字也不认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
一字千钧
成语解释:一个字有千钧重(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形容文字很有分量。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八字没一撇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成语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人事》:“《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语。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字挟风霜
成语解释:比喻文笔褒贬森严。
一字不差
成语解释:一个字也没有更改,与原文雷同。也指一个字也不错。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春香把香盒送与了他,把楚楚吩咐言语一字不差传与老孔。”
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成语解释: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成语出处:清・汪琬《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三写易字
成语解释: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纥字不识
成语解释:识:认识。
指人不识字。成语出处:《通俗编・文学》引《懒真子》:“汝纥字不识耶!”
十字街头
成语解释: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村乐堂》:“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更压着那十字街头犯由榜,这公事不虚诳。”
待字闺中
成语解释:留在闺房里等待许配(闺:好卧室)。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八字打开
成语解释: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成语出处:宋・朱熹《与刘子澄书》:“近日因看《大学》,见得此意甚分明。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十字街口
成语解释:十字街头。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一字千秋
成语解释:谓文字警辟,足垂久远。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夫诗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