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成语(共125个)
羊体嵇心
成语解释:羊:南朝宋羊盖;嵇:南朝宋嵇元荣。
指精于琴艺,深得琴师心法和技巧。成语出处:《南史・柳恽传》:“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
如熟羊胛
成语解释:羊胛:羊的肩骨,易熟。
象煮熟羊胛一样。形容时间短促。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回鹘传》: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
亡羊歧路
成语解释:亡:丢失;歧路:岔路。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成语出处:《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饮羊登垄
成语解释:形容商人偷工减料,欺诈谋利的行为。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后本师死,稍有贵金,卷怀离寺,作负贩去,饮羊登垄,计最工。
羊鹤不舞
成语解释:比喻虽然训练有素,但临场表现失常。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庾失小望,遂名之为羊公鹤。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
羊公之鹤
成语解释:羊公:指晋朝征南大将军羊祜。
原指羊公不舞之鹤。现比喻名不副实。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庾失小望,遂名之为羊公鹤。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
臧穀亡羊
成语解释:《庄子·骈拇》载,臧、穀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穀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穀虽殊竟两亡。”
臧穣亡羊
成语解释:《庄子·骈拇》载,臧、穣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穣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穣虽殊竟两亡。
臧谷之羊
成语解释:臧、谷:两个人名。
臧和谷的羊。形容做事马虎大意,不专心。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骈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荚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代罪羔羊
成语解释: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代罪羔羊后来被当成一种比喻或行为,没有理由地将责备或灾难加之于特定的人、事上,让少部分的人、事,来承担所有问题的责任。成语出处:代罪羔羊又称“替罪羊”,原本指犹太教徒于赎罪日时,于仪式最后放逐到荒野或推下悬崖的羔羊,记载于旧约圣经利未记中。
羝羊絓棘
成语解释:羝羊:公羊;絓:绊住。
公羊的角被荆棘绊住,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成语出处:章炳麟《哀陆军学生》:“进退道穷,羝羊絓棘。”
饿虎逢羊
成语解释:逢:碰到,遇到。
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羔羊之义
成语解释:旧时指为人或为官清白,有节操。
成语出处:《后汉书・王涣传》: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
红羊劫年
成语解释:红羊:古时迷信,认为丁未年是容易发生灾祸的年份,丁属火,未属羊,故称红羊。
指国家或个人遭受灾难的岁月。成语出处:唐・殷尧藩《李节度平虏诗》: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