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成语(共125个)
买王得羊
成语解释:①谓想买王献之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意为差强人意。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画虽然逼真而终差一等。
成语出处:唐・张怀瑾《书断》:“时人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
亡羊得牛
成语解释: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
狼羊同饲
成语解释: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两广凌洋山计罗旁善后》:“若但务招徕,不加审别,兰棘并植,狼羊同饲,将复为昔日之罗旁矣。”
牛羊勿践
成语解释: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
”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于人乎?”。成语出处:语出《诗经・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于人乎?”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成语解释: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是以忧也。”
臧谷亡羊
成语解释:《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谷虽殊竟两亡。”
羊入虎群
成语解释: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窃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舍策追羊
成语解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 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
李云:竹简也。
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成语出处:语出《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羊踏菜园
成语解释:羊跑进菜园。比喻吃素的人偶尔吃一顿荤食。
成语出处:清・韩廷锡《山中答孟韩妹书》:“二哥在山中,已是长素,忽寄若干肉至,得无羊踏菜园乎?”
羊入虎口
成语解释: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悬羊头,卖狗肉
成语解释:悬:吊挂。
挂的是羊头,卖的是狗肉。比喻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名不副实。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钵元禅师法嗣》:“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成语解释:比喻在寻常的人或事物中出现了个不同寻常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如今你还了得,‘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你又会做文章了!”
当为秋霜,无为槛羊
成语解释:槛:关家畜的栅栏。
指应当成为秋霜而不是栅栏中的羔羊。比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受制于人,任人摆布。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荆书与东海王疆曰:‘当为秋霜,无为槛羊。’”
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
成语解释:蠹:蛀虫;剖:破开;虻:蚊虫。
蛀虫能毁坏梁柱,蚊虻可以赶走牛羊。比喻忽视微小的有害因素就会产生大的祸患。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成语解释:悬:吊挂。
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个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