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成语(共132个)
- 烧香礼拜- 成语解释:敬奉神佛的一种仪式。 - 成语出处:《晋书・佛图澄传》:“王度疏断,汉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 
- 礼坏乐缺- 成语解释: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 引经据礼- 成语解释:引:援引;据:依据。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成语出处:元《宋史・刘珙传》:珙六上奏恳辞,引经据礼,词甚切。 
- 折节礼士- 成语解释:屈己待人,尊重有见识有才能的人。 - 成语出处:《明史・张居正传》:“时徐阶以宿老居首辅,与李春芳皆折节礼士。” 
- 礼为情貌- 成语解释: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 傲慢少礼- 成语解释: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 
- 繁礼多仪- 成语解释:繁:多而杂。 
 礼节繁复仪式过多。-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 家长礼短- 成语解释:同“家长里短”。 - 成语出处:《西游记》第四二回:“他问我甚么家长礼短,少米无柴的话说,我也好信口捏脓答他。” 
- 知书通礼- 成语解释:有才学,懂礼仪。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6回:“看了柴进、燕青出言不俗,知书通礼,先自有八分欢喜。” 
- 通书达礼- 成语解释:谓通诗书,懂礼仪。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 明媒正礼- 成语解释:犹言明媒正娶。 -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老爷老奶奶明媒正礼与大爷娶的正头妻,上边放着老爷老奶奶,谁敢休?” 
- 敦诗说礼- 成语解释:敦:敦厚。 
 诗:《诗经》。
 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成语出处:许地山《在费总理的客厅里》:“假使人来查办,一领他们到这敦诗说礼之堂来看看,捐册、帐本、褒奖状……他们还能指摘什么?” 
- 恩礼有加- 成语解释:恩礼:指帝王厚待臣下。 
 帝王以恩德与礼遇厚待臣下。引申指很有礼地对待下属。- 成语出处:《后汉书・鲁恭传》: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 
- 虚文缛礼- 成语解释:虚:虚假;缛:繁复,繁琐。 
 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成语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盖英伦尔时,虚伪满于社会,以虚文缛礼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谓之恶人。” 
- 晨参暮礼- 成语解释:早晚参拜。 -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从今日起,那有心弹琴讲书,只索每日晨参暮礼,将此香囊供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