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成语(共122个)
施仁布泽
成语解释:施:给予;布:布施;泽:恩泽。
给人以仁德和恩惠。成语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冯商的,冯商的,积功累德;冯商的,冯商的,施仁布泽。”
宅心仁厚
成语解释:指人忠心而厚道。
知水仁山
成语解释: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仁言利博
成语解释:博:多,广。
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色仁行违
成语解释: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蔼然仁者
成语解释: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成语出处:朱自清《儿女》:“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
交易不成仁义在
成语解释:交易:做生意;仁义:仁爱和正义。
生意虽没有做成,但感情和义气还是存在的。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十四回:买卖中的规矩,交易不成仁义在,虽然木料没批,酒肴是要预备的。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成语解释:直:正直;不仁:不讲道义。
不要相信表面上的正直,要防备别人心存不良。成语出处:《增广贤文》: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积德累仁
成语解释:积累功德与仁义。
成语出处:《后汉书・李固传》:“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取义成仁
成语解释: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求生害仁
成语解释: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乐山
成语解释:具有仁义之心的人安于义理,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象山一样稳固不动。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仁民爱物
成语解释:仁:仁爱,同情、爱护或帮助。
爱众人,进而爱护万物。旧指官吏仁爱贤能。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刑仁讲让
成语解释:刑:通“型”,式样,以为准则。
以仁爱为准则,讲求礼让。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亲仁善邻
成语解释:见“亲仁善邻”。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