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刑的成语

刑的成语(共45个)

  • 期无

    xíng qī wú xíng

    成语解释: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成语出处:语出《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 措不用

    xíng cuò bù yòng

    成语解释:措:设置,设施。
    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 重赋

    fán xíng zhòng fù

    成语解释:过重的刑罚和繁多的赋税。亦作“繁刑重敛”。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第五卷:“齐景公不繁刑重赋,虽有田氏,齐不可取。”

  • 峻法

    yán xíng jùn fǎ

    成语解释:峻:严酷。
    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 明正典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成语解释: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
    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成语出处:宋・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 义杀

    yì xíng yì shā

    成语解释:适当的刑罚与死刑。

    成语出处:《尚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

  • yǐ xíng qù xíng

    成语解释: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成语出处:《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 yǐ xíng zhǐ xíng

    成语解释:犹以刑去刑。

    成语出处:《周书・武帝纪下》:“以刑止刑,世轻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 yǐ xíng zhì xíng

    成语解释:谓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成语出处:《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 政简

    zhèng jiǎn xíng qīng

    成语解释:指官吏的政绩显著;社会安定;人民乐业。政简:施行轻微的赋役或减免繁文缛节的政治措施。
    刑清:很少施用刑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 肃物

    wēi xíng sù wù

    成语解释:以严刑使人恭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

  • 拷打

    fēi xíng kǎo dǎ

    成语解释:非刑:法律外的残酷肉刑。
    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成语出处:罗广斌《红岩》第15章:“在渣滓洞对江姐进行非刑拷打,很显然,这是敌人疯狂的报复!”

  • 于之化

    xíng yú zhī huà

    成语解释: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 弼教

    míng xíng bì jiào

    成语解释:弼:辅助。
    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漠》:“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 扑作教

    pū zuò jiào xíng

    成语解释:扑:古代刑具;教刑:教学中对学生的体罚。
    用扑作责罚学生的工具。

    成语出处:《尚书・舜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