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的成语(共92个)
学如逆水行舟
成语解释:学习就像在逆水中行船一样,不前进就势必后退。
成语出处:古谚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舟中之指可掬
成语解释:指:手指。
船里被砍断的手指可以捧起来。形容战败后的惨烈场面。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成语解释: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成语出处:《遏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成语解释: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东西虽轻,积攒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
成语解释:大鱼不在小河里游。比喻志节高尚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成语出处:《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李郭同舟
成语解释:以之比喻知已相处。
成语出处:《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舟水之喻
成语解释:舟:船。
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飘瓦虚舟
成语解释: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不系之舟
成语解释:没有用绳缆拴住的船。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涯。也比喻无拘无束的身躯。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列御寇》: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舟车之利
成语解释:舟:船,水运;车:车辆,陆运;利:便利。
车船便利。形容水陆运输方便。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二》:“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至功大,则入多。”
虚舟飘瓦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者,必无怨色。”
顺水行舟
成语解释:同“顺水推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胡越同舟
成语解释: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成语出处: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借水行舟
成语解释:见“借水推船”。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6回:“我家老爷是个清官,并无许多银两,又说小人借水行舟,希图这三百两银子,将我打了二十板子。”
白鱼入舟
成语解释: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成语出处:《尚书大传》第三卷:“八百诸侯俱至孟津,白鱼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