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罪的成语

罪的成语(共149个)

  • 滔天

    tāo tiān zuì xíng

    成语解释:滔天:漫天。
    比喻罪恶极大。

    成语出处: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除对亲日派破坏抗日、袭击人民军队、发动内战之滔天罪行,另有处置外……”

  • 潜逃

    wèi zuì qián táo

    成语解释:潜:暗中。
    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

    成语出处: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

  • 以功赎

    yǐ gōng shú zuì

    成语解释:赎:抵偿。
    用功劳抵消罪过。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以功赎罪。”

  • 该当何

    gāi dāng hé zuì

    成语解释:当:承担。
    应该承担什么罪。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二回:“你还想引诱良家子弟,该当何罪?”

  • 受夹板

    shòu jiā bǎn zuì

    成语解释:夹在中间受罪,两头不讨好。

  • 自取

    zì qǔ zuì lì

    成语解释:指自招罪过。亦作“自取咎戾”。

    成语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

  • 故入人

    gù rù rén zuì

    成语解释:故意把罪名加于人。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用刑论》:“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

  • 非战之

    fēi zhàn zhī zuì

    成语解释:罪:罪过。
    不是战争本身的过失。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出入人

    chū rù rén zuì

    成语解释: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用刑论》:“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

  • 低头认

    dī tóu rèn zuì

    成语解释:低下头承认自己的罪行。

    成语出处: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头认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吗?”

  • 下车泣

    xià chē qì zuì

    成语解释: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 觳觫伏

    hú sù fú zuì

    成语解释: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
    指惶恐认罪。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 饰非

    yǎn zuì shì fēi

    成语解释:掩:遮盖。
    掩饰错误和罪过。

    成语出处:《明史・徐学诗传》:“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文词便给足以掩罪饰非。”

  • 有攸归

    zuì yǒu yōu guī

    成语解释:攸:所。
    罪责有所归属。指罪犯必受惩治。

    成语出处: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赐尔姬昌等节钺,便宜行事,往惩其忤,毋得宽纵,罪有攸归。”

  • 莫大焉

    zuì mò dà yān

    成语解释:罪恶之大无过于此。形容罪大恶极。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適立庶,又披其色,将以赦罪,罪莫大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