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的成语(共149个)
逋慢之罪
成语解释:不遵守法令的罪过。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罪大恶极
成语解释:罪恶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带罪立功
成语解释:让犯罪的人立功赎罪。
成语出处: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正要议俺的罪刑,恰好西北地方又报亢旱,上帝就着俺去带罪立功。”
罪有应得
成语解释:犯了这样的罪;就应得到这样的处罚。指罚当其罪。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罪魁祸首
成语解释: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
指坏事的根子。成语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替罪羊
成语解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成语出处:张平《抉择》:“你岂不是随时都会做替罪羊?”
伐罪吊民
成语解释:伐:讨伐。
吊:慰问。
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伐罪吊人
成语解释:见“伐罪吊民”。
成语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将功折罪
成语解释:将:拿;用;折:抵偿。
用功劳来抵偿罪过。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出来。”
怀璧其罪
成语解释:怀:怀藏。
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成语解释: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成语出处:《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罪加一等
成语解释:指对罪犯加重处罚。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你为着吃烟,这才犯法,我们来拿你,倒来吃你的烟,本官知道,办起来罪加一等。”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成语解释: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成语出处:《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罪不容诛
成语解释: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滔天之罪
成语解释:形容罪恶极大。
成语出处:宋・苏轼《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稍正滔天之罪,永为垂世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