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罪的成语

罪的成语(共149个)

  • 并罚

    shù zuì bìng fá

    成语解释:对前犯数罪的犯人并合处罚。

  • 业深重

    zuì yè shēn zhòng

    成语解释: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 匹夫无,怀璧其

    pǐ fū wú zuì , huái bì qí zuì

    成语解释: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言之无,闻之足戒

    yán zhī wú zuì , wén zhī zú jiè

    成语解释:言: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
    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成语出处:清・汪琬《诗说序》:“诗独主志,所为主文谲谏,与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其词则隐,其旨则微。”

  • 死有余

    sǐ yǒu yú zuì

    成语解释:犹死有余辜。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平当传》:“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

  • 人不孥

    zuì rén bù nú

    成语解释:孥:妻与子女的统称。
    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 以功除

    zuì yǐ gōng chú

    成语解释: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指将功折罪。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

  • 疑从轻

    zuì yí cóng qīng

    成语解释:疑:不能确定。
    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只应从轻判处。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于定国传》:“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

  • 疑惟轻

    zuì yí wéi qīng

    成语解释:疑:不能确定;惟:同“唯”,只有。
    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只应从轻判处。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 迷天大

    mí tiān dà zuì

    成语解释:形容极大的罪恶。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 滔天大

    tāo tiān dà zuì

    成语解释:形容罪恶极大。

    成语出处: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这两种错误,都是滔天大罪的性质,都是和敌人汉奸毫无区别的,你们必须纠正这些错误。”

  • 责难逃

    zuì zé nán táo

    成语解释:因为犯罪,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

  • 逆天大

    nì tiān dà zuì

    成语解释:逆:违背。
    形容极大的罪恶。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 欲加之

    yù jiā zhī zuì

    成语解释: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千古

    qiān gǔ zuì rén

    成语解释:形容犯的罪永远被人记着。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不独老杨禽兽,作千古罪人,即弟辈以小人之心推测君子,亦应抱愧。”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