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得的成语

得的成语(共427个)

  • 除狼

    chú láng dé hǔ

    成语解释: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成语出处:《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 心应手

    dé xīn yìng shǒu

    成语解释: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 反手可

    fǎn shǒu kě dé

    成语解释:反:翻转。
    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成语出处:《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 怡然自

    yí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
    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乐的神情。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 蝼蚁

    lóu yǐ dé zhì

    成语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比喻小人得志。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 盲者

    máng zhě dé jìng

    成语解释: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成语出处:《淮南子・人间训》:“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 蛟龙

    jiāo lóng dé shuǐ

    成语解释:蛟: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
    传说蛟龙得水就能兴云作雾;飞腾上天。比喻英雄人物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成语出处:管仲《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 淘沙

    táo shā dé jīn

    成语解释: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成语出处:《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 种麦

    zhòng mài dé mài

    成语解释:指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用民》:“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

  • 亡戟

    wáng jǐ dé máo

    成语解释: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离俗》:“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 扬扬

    yáng yáng dé yì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独杨素残忍深刻,扬扬得意,以为‘太子由我得立’。”

  • 捷足先

    jié zú xiān dé

    成语解释:捷:快;敏捷;足:脚步。
    跑得快先得到。指行动敏捷的人先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自古道:‘中原逐鹿,捷足先得。’我们不可落他人之后。”

  • 动辄

    dòng zhé dé jiù

    成语解释: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失在人

    dé shī zài rén

    成语解释: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与韦王虚己书》:“仆尝窃不自量,谓以为得失在人,欲揭闻见,抗衡当代之士。”

  • 其乐

    zì dé qí lè

    成语解释: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