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的成语(共240个)
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
成语解释:轻视自己方面的力量,助长敌方的声势。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怎么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那尉迟敬德有水靡鞭,我刘无敌也有鞭哩。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成语解释:三军之勇,可以劫取首领,而普通的人,却不可夺其志气。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踌躇满志
成语解释: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心意。
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多指对己所得的成就十分得意。成语出处:庄周《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有志不在年高
成语解释:年高:岁数大。
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有志者事竟成
成语解释:者:人;竟:终于;成:成功。
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渰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玩物丧志
成语解释: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鸿鹄之志
成语解释:鸿鹄:天鹅。
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同道合
成语解释: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摧志屈道
成语解释:摧:摧折,放弃;道:道德。
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成语出处:《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各行其志
成语解释:见“各从其志”。
成语出处:《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
专心一志
成语解释: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蝼蚁得志
成语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比喻小人得志。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心小志大
成语解释: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成语出处:《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矢志不移
成语解释: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才疏志大
成语解释: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