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的成语(共240个)
失张失志
成语解释: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成语出处:《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
志得意满
成语解释: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厄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意得志满
成语解释: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各从其志
成语解释:从:听任;志:志向。
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神志不清
成语解释: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弄得身不由己、神志不清。”
胸怀大志
成语解释:怀:怀藏。
胸有远大志向。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胸无大志
成语解释: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志趣不凡
成语解释:不凡:不寻常,不平凡。
志向很不平常。形容超凡。成语出处:《晋书・阮修传》:“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
兵无斗志
成语解释: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冲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成语解释:骥:骏马,千里马;枥:马槽。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成语解释:形容志向坚定,别人很难改变。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燕雀安知鸿鹄志
成语解释:鸿鹄:天鹅。
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成语出处: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成语解释: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成语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成语解释:存:想念。
一心想做高官,大富大贵。成语出处: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彼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