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的成语(共135个)
讹以传讹
成语解释: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说,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以讹传讹
成语解释: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
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不见经传
成语解释:经传:指经典的著作。
经传里没有记载;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成语解释: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名不虚传
成语解释:虚:不真实。
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衣钵相传
成语解释: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成语出处:《旧唐书・方伎传・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缪种流传
成语解释:缪:荒谬;种:种子。
指荒谬的东西流传下去。成语出处:元《宋史・选举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缪种流传。”
传为佳话
成语解释: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传为美谈
成语解释:美谈: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
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传闻异辞
成语解释: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
指传说不一致。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眉眼传情
成语解释:以眉毛、眼神传送情感。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
家传人诵
成语解释:家家户户传习诵读。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妙处不传
成语解释:指精微奥妙的地方不是言语和笔墨所能表达的。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戏题小雀飞虫画扇》诗:“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
寄雁传书
成语解释:谓传递书信。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