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的成语(共135个)
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成语解释:会:领会,理解。
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成语出处: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成语解释:提:提说。
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成语出处:王朝闻《论凤姐》第16章:“闲话休提,书归正传;看来袭人自己,日子也并不太好过。”
闲话休题,书归正传
成语解释:题:通“提”,提说。
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成语出处:鲁迅《呐喊・阿Q正传》:“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题,书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
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成语解释:指消息由一个人迅速传递开去。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成语解释: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成语解释:信:确实;疑:难于确定。
确实可信的就按可信的传下去,不可信的就按不可信的传下去。指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问题。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
豕虎传讹
成语解释:同“豕亥鱼鲁”。
成语出处:清・钱大昕《序》:“而世之考古者,拾班范之一言,擿沈箫之数简,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讹,易斗分作升分。”
传之不朽
成语解释:传:流传;不朽:永不磨灭。
长远流传,永不磨灭。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博他一个远乡异域的高名,传之不朽。”
非人不传
成语解释:非:不是;传:传授。
不是适当的人就不传授。成语出处:《宣和书谱・行书・祭京》:“大抵学者用笔有法,自古秘之,必口口亲授,非人不传。”
薪烬火传
成语解释:薪:木材。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成语出处:梁启超《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右传之八章
成语解释:打了一顿巴掌。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4回:“左右照管贻安骄傲之脸,放肆之嘴,打了十个‘右传之八章’。”
十世单传
成语解释:连续十代独子相传。形容极其宝贵。
成语出处:鲁迅《呐喊・药》:“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道路传闻
成语解释:传闻: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
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成语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种种》:“道路传闻,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摧残合法组织,箝制正当言论,拘捕热血青年。”
大肆宣传
成语解释:极力宣传使大家知道。
成语出处:张平《抉择》:“他以前也看过这一类的报道,好像还有什么报纸和电视把这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大肆宣传。”
传为笑谈
成语解释:笑谈:笑话;笑料。
流传开去成为人们谈笑的资料。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嘉平公子》:“公子虽愧恨,犹不知所题,折帖示仆。闻者传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