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登的成语

登的成语(共97个)

  • 无事不三宝殿

    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成语解释:比喻没事不上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 粉墨

    fěn mò dēng chǎng

    成语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
    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 红不棱

    hóng bù lēng dēng

    成语解释:令人生厌的红色。

  • 大雅之堂

    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成语解释: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高自卑

    dēng gāo zì bēi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捷足先

    jié zú xiān dēng

    成语解释:登:方言“得来”的合音。
    脚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五子

    wǔ zǐ dēng kē

    成语解释: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成语出处:元《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 春台

    rú dé chūn tái

    成语解释: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
    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 高不可

    gāo bù kě dēng

    成语解释:登:升,上。
    高得不能到达。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成语出处: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 高望远

    dēng gāo wàng yuǎn

    成语解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 高去梯

    dēng gāo qù tī

    成语解释: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 山临水

    dēng shān lín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峰造极

    dēng fēng zào jí

    成语解释:登:上;峰:山顶;造;达到;极:最高点。
    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 平步

    píng bù dēng tiān

    成语解释: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滞色已开,只在三日内自有奇遇,平步登天。”

  • 揽辔

    lǎn pèi dēng chē

    成语解释:揽辔:掌握马缰绳。
    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出使》:“先自京师,而访豺狼,然后揽辔登车,以清天下。”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